感黨恩,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紅色傳承──西藏林芝唐地村黨支部的發展“密碼”

2016年07月05日00:4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藏林芝7月4日電 題:感黨恩,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紅色傳承──西藏林芝唐地村黨支部的發展“密碼”

  新華社記者張曉華、薛文獻、白少波

  7月1日上午,人民大會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西藏唐地村黨支部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受到黨中央表彰。

  位於藏東南的林芝市唐地村,全體黨員和村民正在集體收看大會實況。喜訊傳來,會場掌聲雷動,群情沸騰。

  黨中央的肯定和鼓勵,讓唐地村黨支部27名藏族黨員心潮澎湃。

  從宗巴老人到達娃平措──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得知村黨支部受到黨中央的表彰,84歲的宗巴老人高興得不知道說什麼好:“我心裡很激動,感謝黨,感謝國家!”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兩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的宗巴老人,對毛主席的囑托念念不忘。

  作為村裡的老黨員,宗巴老人在村裡每一屆黨支部上任時,都會語重心長地給他們講過去,講傳統,要求他們牢記領袖的囑托,代代傳承。

  改革開放后,唐地村迎來新的發展熱潮。普布次仁接過黨支部書記的擔子,一干就是34年,領著鄉親們發展生產,改善民生,村裡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我在1980年上任時,因家裡缺少勞動力,准備辭職。宗巴得知后,反復告誡我,群眾選你做領頭羊,就是對你的信任,一定要帶領群眾好好干,讓大家過上好日子。”普布次仁說。

  在普布次仁離任后,達娃平措成了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跟過去比,村裡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1年,邁入人均收入萬元村行列﹔2012年,成為西藏“網絡第一村”﹔2013年,建成小康示范村﹔2014年,被林芝地委確定為“黨員教育示范基地”。

  到北京領獎的達娃平措回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獎牌挂到村黨支部會議室,帶領全體黨員逐字逐句學習習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原文。

  “與黨中央的要求相比,與老百姓的期望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有信心,在黨的領導下,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社會文明、民族團結、富裕和諧的路子。” 美滋滋的同時,達娃平措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支部不變的宗旨

  無論是宗巴老人、普布次仁還是達娃平措,唐地村歷屆黨支部,一代代共產黨員,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干事創業一切為了群眾,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跡。

  2006年6月,唐地村在全地區率先成立了農牧民專業經濟合作社──冰湖農副產品綜合加工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固定資產900多萬元,年收入40萬元。幾年間,村裡建起了油菜籽加工廠、藏雞養殖基地、生態旅游園區、游客接待中心等,“支部+協會+農會”的產業發展模式初見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黨委忠實踐行黨中央“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戰略思想,實施一系列強基礎、惠民生的舉措。2011年底,唐地村迎來了第一批駐村干部,村裡的各項工作更加有聲有色。

  2012年,唐地村黨支部開展了“學黨章、戴黨徽、亮身份、做表率”活動,黨員為群眾辦實事40余件,幫助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五保戶”布谷記得,自從黨員與自己結對后,家裡的雜事就沒愁過,垃圾有人掃,柴火沒斷過,逢年過節黨支部還送慰問品﹔

  在村集體農家樂修建的時候,老黨員索朗次仁自願義務承擔了網圍欄的安裝,不要任何報酬﹔

  每天清晨,迎著太陽,村民們都能看到黨員們帶頭打掃公共衛生、處理垃圾……

  2013年,村黨支部在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的支持下,開展“五星黨員、十星農戶”創建評選活動,依據黨員、群眾的先進性標准、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新農村建設目標等,對黨員、農戶進行星級評定,先由個人自我評定,再交叉互評,樹標杆、找差距、爭優秀在村裡蔚然成風,公共場所干淨衛生、鄰裡關系和諧融洽、家庭收入逐年增加、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也是在這一年,村黨支部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5個工作任務較重的“雙聯戶”小組長全部由黨員擔任,量身設置了維穩值班崗、森防巡邏崗、文教衛生崗、科技致富崗等10個崗位,黨員參與率100%。村“兩委”班子實施便民服務坐班制度,方便群眾辦事。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唐地村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去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919.6萬元,人均收入達到14380元。

  在平凡的崗位上,唐地村的藏族黨員靠著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感動了群眾,在群眾心中樹立起黨的光輝形象。經黨支部支持幫助,村民白珍在措姆吉日景區大門口辦起了小餐館,為游客提供藏香豬肉、酥油茶等餐飲服務。她說:“我以前到處打零工,收入也不高。后來是黨支部幫助我打開了眼界,向十星農戶的標准看齊,積極增收致富,現在每年有五六萬元的收入。真的感謝黨!”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唐地村發展進步的力量之源

  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達娃平措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八個字印象最為深刻。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達娃平措帶領黨支部一班人繼續書寫唐地村新的篇章。

  唐地,藏語意為“空曠荒蕪”之地。歷史上,這裡曾經雜草叢生,房屋建設缺乏規劃,公共基礎設施薄弱。

  經過歷屆黨支部的持續建設,唐地村街道干淨整潔、新式民居錯落有致,村委會大樓前的電子屏上滾動播放各類黨務、政務、村務信息,廣場四周,國旗飄揚,綠樹繁花,仿佛世外桃源。

  半個世紀的滄桑巨變,在村裡新舊對比歷史文物陳列室裡得到了清晰的展現。“村裡的年輕人經常來這裡看看,今昔對比,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惠在何處,惠從何來。現在大家都會說,好日子都源自黨的好政策、好做法。”駐村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平措卓瑪說。

  “我們不會忘記黨的恩情,不會忘記國家的支持,不會忘記全國各地的支持和幫助。唐地村和西藏所有的村一樣,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不可能有今天。我們永遠都會感恩!”這是達娃平措發自內心的話。

  回顧歷史,感黨恩,是為了明白來自哪裡。不忘初心,方能獲得繼續前行的無盡力量。

  “2020年,我們要和內地一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中間,不能有一個人掉隊。”如何讓全村群眾的生活更上層樓,在小康路上邁出更大步伐,這是達娃平措現在想得最多的事,找出一條科學合理的發展道路至關重要。

  達娃平措和全村黨員深入分析全村發展的實際,對全村381畝土地進行了綜合利用規劃,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增值,他們決定實施一項長遠之計,“讓群眾生活可持續、生活有保障、生活有盼頭”。

  2014年,唐地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達娃平措說,這是唐地村的一大優勢,今后要對合作社進行轉型升級,建立高原民族特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借助電子商務讓藏家的青稞、氆氌、酥油茶走出去。

  “這還只是第一步。”達娃平措說,第二步是在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高原民族特色產品深加工小微企業﹔第三步是建設產品收購儲藏庫﹔第四步還要成立電商公司。

  此外,唐地村還將發展休閑旅游觀光農業、包裝雪域文化、引進旅游商貿平台、發展金融業務。同時,黨支部還將繼續完善“雙星”創建評選機制,讓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是我們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要進一步優化結構,發揮優勢,加強對村民的教育引導,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生態,唐地村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如今,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已經成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共識!領導同志的囑托,我們一定牢牢記住,不折不扣地落實好!”這位50多歲的領頭人,對唐地村的未來信心滿滿。

(責編:王吉全)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