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出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
明確78項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
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四川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實施路徑和配套政策,並詳細列出78項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
《方案》明確,將以“三去一降一補”“一提一創一培”(即提質量、創品牌、培育新動能新動力)為抓手,推動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顯著提高,創新發展動力持續增強,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取得明顯成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化解落后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內容,《方案》明確,到2017年,全省將壓減粗鋼產能420萬噸。目前全省粗鋼年產能不到3000萬噸,這意味著未來全省有超過七分之一的粗鋼產能要被壓減。
四川省還將支持設立“僵尸企業”破產處置綠色通道﹔鼓勵非國有資本依法參與國有“僵尸企業”改制重組,完善企業融資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積極穩妥做好“僵尸企業”信貸退出,落實好貸款損失稅前扣除政策。
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四川省將採取住房公積金向城鎮穩定就業的新市民覆蓋等政策措施,力爭2017年商品住房庫存規模比2015年減少10%。《方案》明確,將降低制度性交易性成本、要素成本和企業經營性成本三大類成本,到2017年,全省實體經濟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分別降低200億元以上,在國家統一框架下,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
全省要補好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等“五塊短板”,2017年全省鐵路運營裡程達到4800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將達到6700公裡。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川還有新“三大抓手”,即“一提一創一培”,相比於“三去一降一補”做減法,新“三大抓手”更強調做加法和乘法。
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方案》明確,將通過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型經濟形態、充分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大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新供給培育新動能。推動“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到2017年,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8%以上,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3%,民營經濟佔GDP比重超過57%。
將開展“制造+服務”試點示范,推進生產性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化、專業化延伸。
將通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等,推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品牌,到2017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1.8%,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4.5件,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4%左右。(記者 梁現瑞)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