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涉及到人員安置問題。在前天舉行的2016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今年我國煤炭業去產能將達2.8億噸,涉及需要安置的員工達70萬人﹔鋼鐵行業目標去產能4500萬噸,涉及安置職工人數為18萬人。與會的人力資源專家認為,上海自貿區新增企業以高科技型的中小企業為主,對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上海就業市場的多樣性和容量已排在全國前列。
年輕人更喜歡項目制工作
“中國就業市場的變化反映了產業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變化也影響了就業市場。”萬寶盛華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張錦榮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經濟增速放緩后,青年人就業受到影響,而第一波受到影響的行業,無疑是低端制造業及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改變青年就業現狀,必須首先從教育層面著手。”外企德科(FESCO Adecco)董事周瑛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大學和高中的課程設置必須有所變化,以適應各種產業需求。“並非人人都能成為金字塔尖的專家,但從學校階段挖掘學生就業潛力,可使青年人進入社會后更快成為專業人士,不成為社會負擔。”
互聯網革命也影響著當今年輕人的就業。周瑛表示,由於成長期處於互聯網從萌芽到井噴的全過程,“千禧一代”很有悟性,就業時不考慮長遠的職業計劃,喜歡有趣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其實現在的青年人不怕吃苦,促使他們跳槽或是崗位流動的是工作內容本身,年輕人會對枯燥無趣的工作說‘不’,他們的父輩卻不會。”
周瑛認為,更短的合同顯示出目前勞動力市場更具彈性。年輕人喜歡項目制工作,大企業也越來越傾向通過外包服務和暫時性招聘自由職業者等方式,這一趨勢在國內外都是如此。同時合同制工作也有助於年長人群的再就業,這一群體因為具備豐富的經驗和靈活的工作時間,不僅適合項目制工作,也令雇主不需額外考慮相關的醫療福利問題。
另一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如何管理千禧一代。“管理者現在要學會激發青年人的工作潛能,而不是用自己過去習慣的方式管理千禧一代。”周瑛表示,在企業中根據工作結果而非工作時長去評判工作表現是大勢所趨。
根據專業機構統計,2016年應屆畢業生春季招聘調查顯示,希望到北上廣深就業的畢業生比例是29%,希望到天津、西安、青島、南京等“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是38.3%,希望到二線城市就業的佔19.2%,到其他線城市就業的佔比是13.6%。而從實際簽約率來看,一線城市簽約率為33.6%,高於期望值﹔二線城市也是33.6%,但低於期望值。新一線城市和其他線城市實際簽約率與就業期望持平。“這表明,一線城市就業情況和崗位存量較豐富,機構較多。一線城市對大學生、職業院校學生的崗位貢獻仍佔最大比例。”
上海自貿區凸顯人才優勢
在張錦榮看來,對上海來說,上海自貿區毫無疑問可以帶動青年就業,特別是吸引海外優秀的青年人才就業。
去年5月,上海出台《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同年7月,上海推出首個相關配套政策《關於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20條實施意見中,“雙自聯動”建設人才改革試驗區、人才市場化評價和激勵機制等備受矚目。
上海自貿區挂牌將滿三周年,積聚海內外高端人才一直是上海自貿區“三年大考”的重要指標之一。上海自貿區人才政策實行情況是否達到預期,部分決定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人才關”是否有所突破。
統計顯示,2015年上海自貿區新注冊企業數達1.8萬家,同比增長20%,一年新設企業數量相當於浦東開發開放25年來新設企業總數的十分之一。張錦榮表示,這些新增企業以高科技型的中小企業為主,對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上海自貿區人才政策的突破,不僅為海內外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整治環境和營商環境,還帶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活力。
“可以肯定,上海就業市場的多樣性和數量排在全國前列,在全球市場也有一席之地。”張錦榮表示,細究背后原因,第一是因上海經濟基礎好、產業完整發達、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准高、智力密集型企業多﹔ 第二是得益於上海的更加開放,自貿區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新的吸引力、動力源和重要的就業平台。但是,這種就業優勢能維持多長時間還不可知,天津、廣東和福建已相繼建立自貿區,未來中國將形成自貿區“一帶三”以及各大城市開發區百花齊放的形態。
“有一點可以肯定,上海無疑是全球青年人理想的求職目的地。”張錦榮說,上海本來就有成熟的外籍人員就業群落,長寧古北社區以及浦東碧雲社區就是其中代表。除了成熟的社會環境,上海人才新政20條對外國人創業、就業有很大支持。上海的營商環境、政策環境,包括傳統習慣以及上海的文化,毫無疑問對海外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記者 舒抒)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