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習近平歐亞行成果:8天開展60多場外交活動

曾偉 洪蔚琳

2016年06月27日08:47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仲夏,中國外交再次聚焦歐亞大陸。6月17日至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塞爾維亞、波蘭和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

出訪八天,共出席60多場雙、多邊活動,同各國領導人深入溝通,與各界人士廣泛交流,習主席此行日程緊湊,成果頗豐。繼今年3月底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后,此次出訪是中國面向中東歐地區的又一次重要外交行動。

這是一次雙邊關系的提升之旅,是“一帶一路”的建設提速之旅,也是上合組織在新時期發揮自身重要作用的新起點。凝聚共識,發出中國聲音,習近平在出訪中增強與各國的政治互信,推進務實合作,促進地區間的協調發展,全面開辟了中國與國際社會發展的新前景。

出訪三國開啟新合作

 6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貝爾格萊德,開始對塞爾維亞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當地民眾跳起歡快熱情的傳統舞蹈科羅舞迎接中國貴賓。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短短八天之內,習近平主席為我們開啟了中國與歐亞三國關系的新時代。

隨著三份聯合聲明的相繼簽署,中國分別與塞波烏三國由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歷史上,塞爾維亞是中東歐地區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國家,波蘭是最早承認並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之一,烏茲別克斯坦與中國建交24年,始終保持著密切合作。而本次出訪成就的“三個提升”,無疑對中國與三國關系具有著裡程碑意義。塞爾維亞總統外事顧問伊萬·姆爾基奇如此評價中塞關系提升的聯合聲明:“這充分說明雙方政治互信邁上新台階,戰略協作步入新階段。”

新的合作時代,堅定的政治互信體現著“朋友加伙伴”關系的深刻內涵。6月17日,習近平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的首場活動就是前往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吊在使館被炸事件中英勇犧牲的3位烈士。這樣的安排,不同尋常。

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習近平強調了中塞兩國的傳統友誼是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必將世代相傳。正是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交匯,構筑了兩國關系的深厚基礎﹔正是不容忘卻的血的記憶,提醒著兩國時刻珍惜和平,攜手共謀發展。以憑吊活動開啟本次出訪,既展現了中國熱愛和平的大國姿態,也申明了中塞兩國在新時期加強政治互信,在國際舞台上支持彼此核心利益的歷史基礎。

新的合作時代意味著更全面、更深入的務實合作。6月19日,習近平參觀由中企收購的斯梅代雷沃鋼鐵廠,在未來的規劃中,中國也將對這家鋼廠進行再投資,而這一項目僅僅是中國在歐亞三國投資中的冰山一角。出訪期間,中國與三國簽訂了一系列雙邊合作文件,涵蓋了產能、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貿易、能源等各個領域,以具體項目實現合作戰略的落地化。

新時期與三國的雙邊關系,是以合作達成互惠,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歐亞三國借助中國力量推動基礎設施改造,拉動消費增長。而對於中國而言,一系列合作的“大單”也將為國內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帶來諸多切實的積極影響。中國經濟向外投資,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海外創造的經濟效益最終也會回饋給國內,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提高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時,中國在三國的投資項目必將創造大量就業崗位,這不僅利於海外勞工,也為國內勞動者出國務工創造了機會。

“一帶一路”實現新跨越

6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共同出席絲路國際論壇暨中波地方與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習近平發表題為《攜手同心 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時分別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3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構想到凝聚共識,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收獲了一路的碩果累累。截至目前,共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並有3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習近平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的演講中,回顧了3年中“一帶一路”建設的落地成果:“中國同20個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協議,同‘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共同建設了46個境外合作區,中國企業累計投資超過14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6萬個就業崗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運營,57個國家積極參與其中﹔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順利組建。中國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或研修。”絲路上的通力合作,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惠及沿線各國的廣大民眾。

本次出訪到達的塞波烏三國,是第一批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也是沿線的重要支點。波蘭、烏茲別克斯坦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環節,而塞爾維亞所處的巴爾干半島則是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聯通統籌的關鍵。同時,三國依據自身不同的國情特點與資源優勢,也以不同的方式與中國進行發展戰略對接,在“一帶一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塞爾維亞作為中東歐的協調員在合作中推進自身的再工業化,波蘭憑借相對較大的經濟體量與能源優勢發揮“一帶一路”歐洲門戶作用,而烏茲別克斯坦則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本國的能源與產能潛力。

出訪八日,“一帶一路”作為主線貫穿始終。6月20日,習近平同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共同出席了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歐洲儀式。22日,習近平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裡莫夫共同出席“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通車視頻連線活動。“鐵軌上的絲綢之路”對接了東西方市場,以其低成本、高速度的明顯優勢拉動絲路上的貿易往來。

列車向前飛馳,“一帶一路”的建設步伐也邁上了新台階。對於“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習近平在訪烏期間提出了“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的絲綢之路新定位,而新的理念在新時期中國與三國關系全面提升的大背景下,也必將成就重點領域項目的創新與推進。

引領上合踏上新征程

當地時間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什干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舉行中俄蒙元首第三次會晤。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6月23日,習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干峰會是此次歐亞之行的“重頭戲”。時值上合組織成立15年之際,此次峰會具有承上啟下的階段性意義,對上合組織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峰會期間,與會各國簽署了一系列文件。這些成果性文件的簽署將有助於參與國形成命運共同體,讓上合組織在政治、經濟合作方面提高國際影響力的同時,帶動相關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

上合14年來首次擴員,印度與巴基斯坦加入,成為了塔什干峰會的熱議焦點。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兩個大國,其中,印度還是金磚國家,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兩國的加入必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上合組織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上合在鞏固地區安全、推進多邊經濟合作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印巴的加入既利於消除兩國間的分歧,也有助於維護阿富汗地區的穩定,阻止恐怖主義的蔓延,對於地區和平安全有著積極意義。而對於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而言,與印度的合作增進意味著海陸聯通新局面的形成,是中國區域合作的進一步拓展。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俄蒙共同批准建立三國經濟走廊計劃,是本次峰會的又一大亮點。中俄蒙經濟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的戰略對接,以基礎設施的多個通道實現互聯互通,為經貿物流開辟高速穩定的運輸線。此次中俄蒙實現經濟大融通,迎來了史上最大的內陸經濟開發,不僅為三國自身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也為歐亞區域經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當前國際社會,政治與經濟形勢繼續復雜演變,本地區安全問題依舊是峰會議題的重中之重。中亞各國地處歐亞中心,宗教、民族復雜,歷史上長期受到“三股勢力”的巨大影響。而近一年來,整個歐亞大陸面臨著極端恐怖組織的威脅,嚴峻的形勢給予了上合組織更為重大的挑戰。本次峰會重新評估了地區安全威脅,未來的上合地區反恐機構將隨著信息交換機制的完善,在綱要框架內協調成員國相關機構進行反恐合作。我們有理由相信,整裝待發、重新起程的上海合作組織將為地區安全保駕護航,為“一帶一路”與各國合作提供更加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

(責編:肖紅)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