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於2001年,成員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自成立以來,上海合作組織致力於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多邊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有力地促進了成員國以及地區的穩定與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建設性力量,樹立了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的新型國際組織典范。
上海合作組織在15年間,合作道路越走越寬,務實成果越來越多,國際影響越來越大,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倡導並堅定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可以說,“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旗幟和靈魂,是成員國開展合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組織始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力量源泉。
“上海精神”的孕育要追溯到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上海五國”機制。1996年,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舉行元首會晤並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形成“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五國元首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齊聚上海,共同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將合作范圍從軍事領域擴展至政治、經貿、人文等其他領域,並在《成立宣言》中明確提出“上海精神”。應該說,“上海精神”是各方在新的地緣政治形勢下,結合“上海五國”積累的豐富合作經驗,以成員國共同利益為基礎,以超越傳統思維的新安全觀為指引,概括提煉而成的相互關系基本原則。
“上海精神”雖然隻有短短20個字,但內涵豐富深刻,准確反映了推動國際關系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與時代發展潮流緊密契合。“互信”倡導國家間以誠相待,相互尊重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奉行開放透明政策,在處理矛盾和分歧時相向而行,不斷鞏固友好合作基礎。“互利”強調平衡兼顧參與方利益,挖掘互補潛力,實現合作共贏,不搞零和游戲和一家通吃,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謀求自身利益。“平等”即國家不論大小、貧富、強弱,一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內政,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協商”指的是通過友好對話和溝通協調促進合作,化解分歧,由此引申出的“協商一致”原則已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商議組織發展大計、處理彼此關系的重要准則。“尊重多樣文明”就是承認文明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號召不同文明互學互鑒、取長補短、和睦相處、交流融合,共創人類文明繁榮。“謀求共同發展”旨在凝聚各方改善民生和實現振興的一致願望,通過開展深度合作,相互促進和支持,實現共同進步和地區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
在“上海精神”引領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治互信和睦鄰友好日益深化﹔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打擊“三股勢力”合作,維護了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安全與穩定﹔形成了經濟和人文領域多雙邊合作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協調配合,發出了強有力的“上合聲音”。實踐証明,“上海精神”開創的成員國間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合作模式,順應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時代潮流,符合當今國際關系的發展趨勢和要求。
當前,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仍然任重道遠,上海合作組織為此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今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15周年紀念峰會即將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舉行,相信各方將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朝著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命運共同體這一目標持續邁進,繼續為國際關系健康發展增添強大正能量。(作者為國際問題觀察員)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