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無處不在的絲路記憶

張曉東

2016年06月21日09:28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烏茲別克斯坦——無處不在的絲路記憶

  6月21日,在習近平主席即將對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之際,這個離我們並不遙遠但稍顯神秘的中亞古國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烏茲別克斯坦地處中亞的地理中心,古絲綢之路橫穿而過,千年以來文明交匯形成的獨特內涵,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探古尋幽,遙想當年“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千年盛景。

  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花剌子模王朝,歐亞文化的激流匯蕩,造就了這裡璀璨的文明成果。撒馬爾罕、布哈拉、希瓦等名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量伊斯蘭風格的建筑和遺跡訴說著往日輝煌,更多歷史則掩埋於黃沙之下,等待后人考古解碼。

  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有“名勝古跡博物館”的美稱。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裡莫夫曾說過:“不到撒馬爾罕,就不算真正到過烏茲別克斯坦。”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攻佔該城時,情不自禁地贊嘆:“我所聽說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只是撒馬爾罕要比我想象中更為壯觀。”

  撒馬爾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廣場,是一組建於公元15-17世紀、由三座經學院組成的宏大建筑群。三座經學院雖建於不同時代,但風格組合相當成功,是中世紀中亞建筑的杰作,被譽為“中世紀中亞建筑的皇冠”。

  埃米爾陵墓位於撒馬爾罕市區內,是帖木兒及其后嗣的陵墓,建於15世紀。陵墓造型壯觀,色彩鮮艷,有球錐形大圓頂,具有濃厚的東方建筑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亞建筑瑰寶。

  沙赫靜達陵墓建於14世紀和15世紀,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組成。“沙赫靜達”意為“永生之王”,是撒馬爾罕的執政者及其家屬的墳墓。建筑的基調為青色,以彩色陶瓷貼面作為裝飾。

  布哈拉是烏茲別克斯坦第三大城市,有2500多年歷史,是中亞最古老城市之一。布哈拉素有“中亞城市博物館”之稱。據考証,自建城以來,布哈拉的位置沒有改變。在地下20米的縱深范圍內,埋藏著不同時期的大量文物和古跡。地面上則分布著眾多中世紀以來各種風格的伊斯蘭建筑,包括建於不同時期的清真寺、經學院、宣禮塔、冬宮、夏宮等等。布哈拉建筑整體以土黃色為主,搭配以伊斯蘭教特有的藍色。

  雅克城堡,布哈拉最古老的建筑物,被視為布哈拉中世紀文明的象征。這座城中之城初建於公元前1世紀,東西呈長方形,外牆長近800米,高16米至20米,內部近4公頃,是布哈拉統治者及其親屬的城堡和居所。

  薩莫尼皇陵建於公元9—10世紀,是中亞最尊貴的建筑。它是中亞最后一個波斯王朝——薩莫尼王朝統治者的陵墓。牆磚以不同的方式搭列,間有空隙,拼成了精巧別致的花草魚虫或歷史故事圖案,牆體卻堅固無比。陵墓是個立方體,覆以大圓拱頂,四角有小圓頂。

  此外還有波依卡揚廣場、“米裡—阿拉布”神學院等,無論從景觀造型或是內部陳設和裝飾,都保留著古風古貌。

  希瓦位於烏茲別克斯坦西南邊界,是該國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城市,被譽為“中亞的明珠”。希瓦是一座童話般的中亞古城,中亞古諺雲:“我願出一袋黃金,隻求看一眼希瓦”,形象地道出了希瓦的魅力。

  希瓦的獨特性,在於它保存有完整的古城,完好的古代建筑群、美麗的宮殿、軍事設施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住宅,是烏茲別克斯坦保護最好的古城。兩座引人矚目的宮殿分別踞守著城市東西主軸線的兩端。清真寺、陵墓、經學院、商棧和浴室,則組成一幅完整的古跡圖卷。作為保存完好、整體連貫的城市,伊欽內城成為銷聲匿跡的花剌子模文明的罕有見証。伊欽內城的許多古跡都帶有那個時代的建筑特色。希瓦城中最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是1835年建造的尼亞茲·沙裡卡、阿拉·巴爾坎·伊山等著名清真寺。

  有別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古跡,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古老清真寺、經學院至今仍在發揮著應有的功用。這裡,歷史和現實交相輝映,在文物保護與百姓生活之間,人們尋找著一種平衡。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程瑤(實習)、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