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6月8日,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標識,以奔馳的列車和飄揚的絲綢為造型,融合中國鐵路路徽、中國鐵路英文縮寫、快運班列英文字母等元素,以中國紅、力量黑為主色調,凸顯出中國鐵路穩重、誠信、包容、負責和實力的品牌形象。
亞歐之間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運、空運和陸運通道。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重慶至杜伊斯堡)成功開行以來,中歐班列憑借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綜合優勢,成為亞歐物流陸路運輸的骨干方式。來往於國內各地至歐洲的中歐班列正變得日益繁忙。2013、2014、2015年,開行中歐班列分別達到80、308、815列,年均增長219%。隨著新的班列的開通和更多的城市參與進來,“一帶一路”鐵路運輸通道的價值正不斷顯現。
目前,中國已有16個城市陸續開通了去往德國杜伊斯堡、漢堡、西班牙馬德裡等12個歐洲城市的集裝箱班列,鋪劃運行線路39條,累計開行中歐班列1700列以上。主要的線路包括成都至羅茲(蓉歐)、鄭州至漢堡(鄭歐)、武漢至波蘭(漢新歐)、蘇州至華沙(蘇滿歐)、義烏至馬德裡(義新歐)等。
中歐班列運行線已鋪劃西、中、東三條通道。具體而言,西部通道由中國中西部地區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中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裡(綏芬河)出境。
中歐班列的開行,被視為鐵軌上的“絲綢之路”。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商貿版圖因此重繪。大量的“中國制造”由此進入歐洲市場,法國的葡萄酒、西班牙的橄欖油、荷蘭的牛肉也由此進入中國的千家萬戶。
在“一帶一路”宏偉構想的框架下,中歐班列不僅為中歐經貿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它還是一座連接中歐人員往來、增強相互了解的橋梁。沿線國家之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因為有了中歐班列的開行正在提速。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