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中東歐國家塞爾維亞和波蘭進行的國事訪問,引起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朱曉中研究員在接受人民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用“架橋式”訪問來形容習主席此訪。“習主席的訪問將使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友誼之橋更加穩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16+1合作’框架下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塞爾維亞與波蘭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兩個重要國家,習主席此訪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塞爾維亞和波蘭都是較早與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中東歐國家,同中國保持著良好的政治關系和密切的經貿關系。中東歐是歐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東歐16國中已有11國加入了歐盟,波蘭、捷克等中東歐國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已成為歐盟經濟發展的新源泉。同時,中東歐新成員國作為一個整體,在歐盟中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朱曉中認為,習主席此訪反映出中國外交的一些新變化,即在繼續發展同歐盟發達國家關系的同時,較以往更加重視歐洲的新興經濟體。一方面,同樣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希望與歐洲的新興經濟體加強交往,相互交流社會經濟發展的經驗;另一方面,中國希望波蘭等歐盟新成員國在推動中歐關系發展方面發揮更多的建設性作用。而中東歐各國希望加強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並發揮各自的區位優勢,成為中國走入歐洲其他地區的門戶和橋梁。
朱曉中認為,習主席此訪將大大促進塞、波兩國將自身經濟發展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進行對接。中東歐16國中已有7國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塞爾維亞與波蘭都在其列。中塞兩國在電站、橋梁、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上的合作進展順利,其中匈塞鐵路項目的啟動是中塞雙邊合作的重大突破,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示范項目。波蘭地處東西歐交匯處,目前中國開往歐洲的多條班列到達或經過波蘭。波蘭的貨物運輸行業較為發達,“一帶一路”建設與波蘭發展目標有機結合,中波兩國在陸上和海上運輸合作方面前景廣闊。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和波蘭進行歷史性國事訪問,將同兩國領導人共商深化政治和戰略互信、提升各領域交流合作大計,為雙邊關系注入新的活力。朱曉中指出,塞爾維亞和波蘭即將以高規格接待習近平主席,就是要表達這樣的心願:搭上中國發展的“東方快車”、主動擁抱中國投資、進軍中國市場,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謀求共同發展。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