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幕之日正是招生啟幕之時。這些天,閱卷場內熱火朝天,各種招生咨詢會上人頭攢動。然而,咨詢會似乎已經無法平撫考生和家長焦慮的神經。近日,多地曝出天價高考志願咨詢,萬元上下是常態,部分“一對一”咨詢更是深受追捧,價格竟達5萬元。天價咨詢賣點在哪?效果如何?考生和家長蜂擁咨詢背后折射了什麼樣的報考現狀?記者帶著疑問進行了調查。
天價咨詢“含金”幾何
三年經驗老師12800元﹔四年經驗老師24800元﹔五年經驗老師29800元﹔七八年工作經驗的資深老師39800元,最貴的超過5萬元!
一位行業人士透露,目前高考志願服務的機構主要有三種。其一為高校教師自辦,由於多年參與過高校的招生工作,在填報志願上有一定經驗。其二是教育培訓機構。作為培訓教育的業務延伸,報考咨詢是新增長點,但質量參差不齊。其三是一些教育專家和退休教師,熟悉高校動態,在招錄季做些咨詢工作。更有部分專家聲稱曾就職於教育部門,人脈資源豐富,能接觸到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內部情況。對此,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表示:“無論誰,無論怎麼說,講內幕消息基本都是虛假宣傳,是不可信的。”
除了傳統的“一對一”咨詢方興未艾,“互聯網+”的商機也“吹”到了志願填報的領域。“大數據”填報志願成了很多輔導機構乃至教育網站的撒手锏。據記者調查,目前多數大數據填報其實主要是做兩組數據的比對:一組為對考生性格愛好職業傾向等做的測評,一組為機構平台存儲的數據庫。在淘寶網,記者看到標價4600元的智能志願填報卡,廣告聲稱其數據計算可以幫助考生准確找到自己的定位。
對此,陳志文認為,無論哪個產品或者咨詢服務,都隻能提供參考。“我們是在做職業生涯規劃,而不是在做數學題,大數據可以算出一定的規律,但無法精准算出你喜歡什麼適合什麼,更何況興趣還會有變化。”
“合理的方式是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點,向心儀的大學去咨詢。部分有價值的策略性內容通過網絡等其他方式可以輕易獲取,如‘沖穩保’的搭配,但每年招生冷熱都有變化,實時情況隻有咨詢招辦才能了解。”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徐寧漢說。
火爆市場補了誰的缺
高考志願咨詢火爆市場背后是高分低就、高分落榜的恐懼,也是擦邊被錄取、低分上名校的僥幸。去年北京實施知分填報和大平行志願,提高錄取准確率的同時,家長也不無憂慮。考生家長祝敏說:“大平行后志願扎堆,風險大了,命中率反而可能降低。”事實上,踏空、扎堆的現象一直存在,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醫學院等幾所名校的江蘇理科計劃就因未報滿,投檔線降至一本線。
面對信息不對稱,高校招生辦是考生咨詢的第一選擇,不少高校在各省市區還有對應的招生小組、招生老師,但面對成千上萬名考生及家長突然爆發的需求,多少難以完全滿足。更重要的是,高校招辦提供的是本校的情況,考生則更需要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進行統籌考慮,這也是高招咨詢有市場價值的重要前提。
“如果他考得還可以卻上不了好大學,上了卻學不到喜歡的專業,找不著工作或者厭學逃課,還不如花點錢讓志願報得准一些。”祝敏的心態反映了一些家長的想法。徐寧漢指出:“經過長達十多年的觀察,家長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應該最了解,臨到選擇關頭反而要借助大數據測量,請專家幫著判斷,這在某種程度表明了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家長的選擇不夠理性。”
中學老師最希望自己的學生能上好學校,但一位高三班主任坦言,有些家長對志願填報不是很了解,希望老師能拿主意,但學校老師也隻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導。“如果我們指導考生填報落榜,肯定會引起家長們的埋怨,而且許多老師也缺乏經驗,如果社會機構能給予服務,也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形式。”
讓志願填報回歸本位
“用最先進的博弈論算法為考生計算出最合適的志願選擇方案,在錄取概率的計算上遠超行業水平。”某機構的廣告語不經意地點出了志願填報業務的要點:用最少的分上最好的學校。
“報考咨詢在國外也有,一般學校都會有一個兼職的升學顧問,他們更多的是給予你一個生涯指導:想做什麼,適合讀什麼等。”陳志文認為,高考報考咨詢最大的問題是功利性。“現在咨詢更在意的是利用算法、經驗、規則讓500分的人上一個502分的學校與專業,500分上了495分錄取的就覺得吃虧了,這是很糟糕的。把填志願當成生意,精於算計,市場於是應運而生,這是我非常反感的。”
志願填報“一時熱”的背后,是考生職涯規劃的“長期冷”。可以說,在奮力沖過終點線后,考生們為猝然而至的選擇閃了腰。
“長期看,高考改革方案側重培養學生長期規劃和自我選擇的能力,短期內則要依靠中學、大學的協同努力。”徐寧漢建議,有長期需求的中學或教育部門設置、固定專門的研究崗位,為本校或本地區的考生提供規劃、報考的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大學平時也應更多走進中學,提早讓學生了解大學、了解專業。
陳志文表示,清楚想干什麼、喜歡什麼是填報志願的出發點,行業與專業的邏輯關系與行業實況則是選擇的准繩。“如果這兩個都搞清楚了,可選擇的學校與專業也就非常有限了。而且,在這些背景前提下,你怎麼報都沒有錯,至少沒有原則性的大錯。”(記者 劉博超)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