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 力爭萬名貧困人口轉化為護林員

陝西林業開啟貧困人口“生態脫貧通道”

2016年05月31日21:04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西安5月31日電 (姜峰、巨炎武)記者31日從陝西省林業廳獲悉:為幫助林區貧困戶脫貧致富,陝西省林業廳、陝西省扶貧辦日前聯合出台《陝西林業精准扶貧實施方案》,採取多種措施為貧困人口開啟“生態脫貧通道”,計劃到2020年,力爭將100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護林員。

據了解,陝西將採取三種方式加快推進部分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護林員。首先,全省將積極爭取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認真摸清全省生態護林員需求情況,按照“縣管、鄉建、站聘、村用”原則,盡快制定全省生態護林員實施方案,使全省盡可能多的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地轉化為生態護林員。其次,將不少於於20%的森林生態補償基金縣級統籌管理費用於聘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事護林員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專業化或半專業化森林資源管護隊伍新機制,使其就地轉化為集體護林員。最后,全省將進一步調整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護林人員結構,各天保實施單位須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使其轉化為天保護林員。到2020年,100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將從事全省林業生態護林員、集體護林員、天保護林員工作。

據了解,陝西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陝北白於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陝南秦巴中高山區、秦嶺北麓和渭北“旱腰帶”,這些地方自然條件較差,發展相對滯后,群眾增收難度較大。目前全省年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村還有7400多個,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還有558萬。

為做好林區貧困人口精准扶貧工作,陝西今后將充分利用國家公園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化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並在陝西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六盤山區三個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和白於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兩個省級連片特困區域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實施退耕還林,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退耕還林,並指導其科學經營,精准建設一批山地蘋果、核桃、花椒、油用牡丹等為代表的優質高效經濟林基地、木本油料基地和特色經濟林基地。到2020年,力爭使連片特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戶均擁有2畝退耕還林地,使建檔立卡貧困退耕人口人均擁有特色經濟林面積達到1畝以上。

此外,陝西將加快建設以秦巴連片特困地區為核心,點、縣、面相結合的全省森林旅游網絡,引導周邊貧困人口發展農家樂、林家樂以及參與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建設和經營活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各縣每年安排不少於20%的干雜果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於加快貧困地區林業脫貧產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同時,強化貧困地區林業科技推廣與培訓,每年培訓貧困人口不少於1000人。

(責編:紀   宇、劉軍濤)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