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省上調最低工資標准 省間最高最低差920元

2016年05月31日08:25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原標題:今年7省上調最低工資標准 省間最高最低差920元

  全國各省最低工資標准

  你所在的省份最低工資標准還調整嗎?凡是跟錢有關的政策調整很多人都很關注。據記者查閱公開報道統計,截至5月26日,全國已有山東、上海、天津、江蘇、遼寧、重慶、海南等7省份對今年最低工資標准作了明確。

  “在當前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減慢調整最低工資標准的次數,合理降低最低工資標准調整的幅度”,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為貫徹中央關於‘降成本’的要求,需要對現行有關規定和做法進行研究調整。”

  已有7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准,最高最低省份差920元

  截至5月26日,已有山東、上海、天津等7省份明確上調最低工資標准,還剩24個省份未宣布上調最低工資標准(見圖表,標紅五角星的是今年調整的省份)。而在過去的2015年,全國至少有28個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准,上調的地區數量大大超過2014年。

  目前,全國最低工資標准整體的狀況是:上海最低工資標准每月2190元,為全國最高,比位居第二位的天津高出240元,比位列第三位的廣東省高出295元;青海的最低工資標准為1270元,為全國最低。

  上海的最低工資標准之所以拔得頭籌,似與經濟總量相關。翻看上海市2015年的GDP總量接近2.49萬億元,比同為直轄市的北京(2015年的GDP總量為2.29萬億元)高出0.2萬億元,相應的,最低工資標准也高出北京470元(北京2015年最低工資標准為1720元)。北京與上海的最低工資標准差距可謂不小。

  而上海跟同為直轄市的天津相比,其最低工資標准差距卻沒有北京大。盡管天津2015年的GDP總量隻有1.65萬億元,上海高出天津0.84萬億元,而天津2016年的最低工資標准為1950元,上海僅高出天津240元。

  同為直轄市的重慶的最低工資標准就更不樂觀了。重慶2015年的GDP總量是1.57萬億元,經濟體量與天津相當,與上海的差距為0.92萬億元,但是重慶2016年的最低工資標准僅為1500元,天津比重慶高450元,上海比重慶高690元。

  如果簡單地從經濟總量數據上分析,與上海相比,北京、重慶的最低工資標准都還有上漲的空間。

  其實,上海不僅最低工資標准在全國拔得頭籌,最低工資標准的含金量也最高,這裡說的含金量是指到手的純收入。上海明確規定,月最低工資標准不包含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延長法定工作時間的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伙食補貼(飯貼), 上下班交通費補貼, 住房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在榜單中,青海省的最低工資標准全國最低,為1270元,與最高的上海相差920元。查看2015年青海省的GDP總量為0.24萬億元,在全國排倒數第二,似乎最低工資跟當地的經濟增速也密切相關。

  對此蘇海南告訴記者,各省份在調整最低工資時不僅考慮經濟增長速度,還需綜合考慮包括物價上漲情況、社會平均工資提高以及就業狀況等多種因素。他同時建議,有條件的地方,還是要適時合理提高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畢竟這與2013年出台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的要“促進中低收入職工工資合理增長”的說法相一致;但各地在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時,一定不能再像有的地方前幾年那樣去與周邊地區搞攀比,一定要把握好度,既要努力保障提供正常勞動的低收入勞動者實際生活不下降,同時要避免給企業形成過大壓力。

  各省份調整頻次參差不齊,調整速度減慢

  關於最低工資標准,記者統計發現,各省份的調整頻次參差不齊,有些省份是年年調,有些省份是兩年調整一次,還有一些省份已經超過兩年時間,還未進行調整。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除了2016年已作出調整的7個省份以外,顯示實施日期為2015年的就有22個省份,還有青海和河北目前在實施2014年進行調整的最低工資標准。

  記者統計,上海除了2009年暫緩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外,其余時間都是每年至少調一次。天津、江蘇的最低工資標准也基本維持年年調整的頻率。北京原來一直保持年年調整的頻率,在2014年從每月1560元增加到2015年的1720元之后,截至目前,還沒有進行調整。

  江蘇的最低工資標准基本保持一年一調的節奏。上次調整時間是2014年11月1日,距離今年的2016年1月1日僅間隔了一年零一個月。

  重慶的最低工資標准是兩年一調。重慶最高一檔是在今年1月1日從2014年1月1日的1250元調整為1500元,增幅為20%,與上一輪次增幅19%基本持平。

  青海省以前也保持兩年一調,上次調整的時間是2014年5月1日,距今兩年整。

  雖然遼寧今年進行了調整,但是距離上次調整已經間隔了近3年,也成為所有省份中調整間隔最長的。

  今年2月29日,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提出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准調整機制,2016年、2017年最低工資標准暫按2015年5月發布的標准(每月1895元)執行。

  不僅各省份的調整頻次參差不齊,調整實施的時間也不統一。記者統計發現,除了2月和6月,2015年的其他月份一個不少。

  對此,蘇海南通過《中國經濟周刊》提出建議,“原來制度沒有規定非得是幾月份進行調整,但多數是上半年調,今后要進一步完善調整的時間,需要在年度內定一個調整區間。”

  經濟下行企業經營困難,最低工資標准增幅下降

  我國現行最低工資標准自2004年3月1日開始實施,此前多年,各地的最低工資標准水平歷經了較大幅度上漲。但是,現階段,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效益增長也面臨困難。在當前經濟下行期,考慮到企業用工成本與效益等因素,政府要在平衡物價漲幅與企業用工成本等因素間平衡。因此,目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合理調節最低工資標准增長幅度”。

  根據人社部統計,過去5年間,全國最低工資標准年平均增幅為13.1%。根據《中國經濟周刊》統計,截至發稿前,僅13個省份的最低工資增幅超過了13.1%,佔1/3多;今年調整的省份中,僅遼寧(17.7%)、重慶(20%)超過了13.1%。

  針對最低工資增幅下降,有專家將其歸為“與經濟下行時期企業經營困難有關”,對此,蘇海南表示認同,他向記者表示,增幅下降是與經濟下行時期企業經營困難有關,各地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調整增長幅度,經濟增長速度快的,可以繼續擇時合理調整,經濟增長速度慢和下降的,“像東三省隻宜暫緩調整。”

(責編:程瑤(實習)、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