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煙需要從供給端施加壓力,推動煙草業從增量擴能的老路,逐步邁向減量、提價深度轉型
5月31日,我們將迎來第二十九個世界無煙日。盡管包括北京市在內的18個城市已經實施公共場所禁煙令,超九成的民眾支持公共場所全面禁煙,但室內的吞雲吐霧者仍不少。一個例証是,不久前一位演員在公共場所吸煙被罰50元,涉事餐館被罰5000元,居然被有些人認為“小題大做”。多個部門掐不滅一個煙頭,這讓二手煙籠罩下的公眾情何以堪?
公共場所是二手煙暴露最為嚴重的地方。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第八條實施准則指出,“不存在符合安全標准的二手煙霧……排風、換氣和使用指定吸煙區,不能避免接觸煙草煙霧。”因此,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必須全面禁煙,部分禁煙無效。有人尖銳指出,在室內公共場所設立吸煙區,如同在游泳池裡設置便溺區一樣。《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公開征集意見已經18個月,如果像有些人建議的那樣,為禁煙令“開口子”設立吸煙區,無煙立法很可能淪為一紙空文。
對吸煙者來說,無煙立法只是外部環境的壓力。煙民戒煙,更需要內在的動力。據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對14個發展中國家煙民戒煙願望的調查顯示,中國煙民戒煙願望倒數第一。2015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現有吸煙人數比5年前增加了1500萬,已高達3.16億。經驗証明,推動煙民戒煙,改變煙草包裝、讓警示圖片上煙盒是有效措施。澳大利亞2012年實施煙草“換裝”一年,煙民每日吸煙率由51%下降到12.8%,就是一個有力的說明。
今年的世界無煙日,世衛組織確定的主題是“為平裝做好准備”。所謂平裝,即對煙草進行標准化包裝,限制煙草包裝作為廣告和促銷的方式,降低煙草制品的吸引力,並增加健康警語、圖案的有效性。截至2015年,全世界有85個國家和地區實施煙包圖形警示,圖形警示面積大於50%的國家有60個。連中國出口國外的卷煙,煙盒上也都印有大幅警示圖片。2014年,我國卷煙產量約為1304.9億盒,如果將圖形警示印上煙盒,就相當於發放了上千億份精准的“戒煙讀本”。
國內的煙盒難以扒下美麗的“畫皮”,並非文化習俗不答應,而是煙草業利益作祟。有人說,讓煙草商從改變包裝開始,警示圖片上煙盒,無異於“與虎謀皮”。而扭轉這一點,需要從供給端施加壓力,推動煙草業從增量擴能的老路,逐步邁向減量、提價深度轉型之路。
煙草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我國目前有煙草耕地1800萬畝,長期種植煙草使土地板結,尤其在全球糧食危機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大大擠佔了本已緊張的土地資源。從經濟上考慮,煙草業是典型的“健康危害型產業”,其利稅貢獻完全不足以彌補全社會的成本付出。因此,壓縮和限制煙草業必然成為我國未來經濟轉型、產業轉型的“重中之重”。如果延續“先吸煙,后治病”的模式,那麼由此帶來的疾病負擔將呈現井噴式增加,欠下的是一筆還不清的健康債。
伴隨經濟結構調整,煙草業供給側改革正當其時。從改變煙盒外觀、提高卷煙價格等措施入手,實現煙草消費減少、煙草危害減少,無煙中國才有望早日到來。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