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務業現狀:缺口在擴大 工資10年內漲10倍

張丹華

2016年05月27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家政服務業現狀:缺口在擴大 工資10年內漲10倍

  一邊是家政服務業亂象頻發:保姆毒害老人、母嬰在月子會所感染疾病……一邊又是保姆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好“阿姨”難找,且往往佣金不菲。在“養老”與“育小”雙重壓力不斷加大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開始呼喚家政服務﹔然而,社會認可度低、流動性大等因素也在制約著家政服務業的發展。“保姆”如何才能被正視?行業應該如何入軌?請看記者調查——

  一老又一小

  保姆最難找

  需求在增加,缺口在擴大,工資10年內漲10倍

  陝西西安紅磚南路社區是上世紀50年代的老社區,現居住人數有1.3萬多人,60歲以上老人有2000多位,佔了近20%。有件事情讓社區黨委書記閆中華印象深刻:年前,一位退休工程師到辦公室找他,開口便說:“這半個月我沒吃上一根綠葉子菜。”閆中華詢問才知,老人不小心把腳扭傷,半個多月沒法下樓,老人獨居,托人找保姆一時找不到,又不好意思開口麻煩別人,隻能自己在家養傷。“像我們這種老人較多的社區,對家政人員的需求量非常大。”閆中華說。

  與此同時,對於即將增添新成員的家庭來說,保姆近年也逐漸成為“稀缺資源”。

  正午剛過,陝西婦幼保健院門口車水馬龍。產科主任醫師米陽告訴記者,受放開二孩等因素影響,今年產婦數量明顯增加。“月嫂11月份就托熟人介紹好了,一個月8000元。現在保姆差不多都得提前半年預約,臨時找很難找到合適的。家政公司推薦的金牌月嫂更貴,工資要上萬。”正帶著女兒做產檢的賈阿姨說。

  有著常年雇用保姆經驗的媒體人張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0年前我生孩子,那時請月嫂照顧,一個月800,相當於我一個月的工資﹔現在月嫂工資漲了10倍還多,我的工資卻隻有她們的一半左右。”

  陝西省家庭服務業協會曾做過一份調查:2013年陝西省從事家政服務業的人數有20萬人,缺口在50萬人左右。“這幾年市場對家政服務的需求還在迅速增加。”剛上任的協會會長周蔓茹介紹說。

  社會難認可

  管理欠規范

  做保姆“不體面”﹔行業門檻低,人員流動性大

  “現在多數人還是覺得保姆工作不體面、沒地位。”周蔓茹認為,傳統觀念是阻礙更多人進入家政服務業的重要原因。

  2014年,北京婦聯計劃在陝西招聘100位月嫂到北京就業,由婦聯負責培訓,打造“秦嫂”品牌,幫助婦女就業。“當時我和婦聯的工作人員一起到衛校招聘,動員了很久,最后隻有兩三個人報名。”周蔓茹說,“學生們都希望畢業了能進醫院、社區診所,工資雖然沒有月嫂高,但在她們的父母看來是個正經工作。”

  除了觀念問題,周蔓茹認為,家政公司的非員工化管理也是造成許多保姆無法安心長干的重要原因,“家政公司目前充當的角色只是中介,而不是管理者。且大都是小公司,欠缺資本和能力履行管理職能。”

  據一家家政公司的經理劉燕介紹,她所在的公司雖是按照正規公司注冊的,但實際上也還是個中介機構,給保姆介紹一位雇主一次性收取二三百元管理費。如果給員工繳納養老保險的話,按照比例公司需給每位員工年繳納7000元左右保險費,這顯然超出了公司的承擔能力。

  “公司利潤微薄是阻礙公司員工制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行業門檻低,人員流動性太大。有些人做了兩三個月,找到穩定工作后就跳槽了。”劉燕說。

  賈阿姨介紹說,她和月嫂之間並沒有簽訂什麼協議,只是口頭約定,月嫂如果臨時決定不來,她也沒有任何辦法,“我總不能再去找個備用保姆吧,這樣也不厚道。”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保姆臨時與雇主毀約,或者中途要求離開的例子並不少見,雇主大多也隻能干著急、沒辦法。

  國家出標准

  行業盼入軌

  行業信任危機待解,呼喚政策扶持

  “無法職業化、標准化管理,從業人員很難得到系統培訓,受過教育的專業人才又不願加入這個行業﹔但同時,市場對家政行業從業者的要求卻在不斷提高。”周蔓茹說,就拿月嫂來說,既要照顧新生兒也要照顧產婦,通常是集保姆、護士、廚師、保育員、保潔員的工作於一身。

  “在現有保姆隊伍中,多是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進城務工人員。雇主常說找不到保姆,也主要是指找不到素質高、有專業技能的保姆。”劉燕表示。

  為規范目前良莠不齊的家政市場,國家標准委去年7月份發布《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和《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兩項標准已於今年2月1日生效。《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把家政服務機構從低到高劃分為五個星級,要求家政機構要有對服務員進行培訓的場所,並對所有服務員進行崗前培訓﹔能夠每年組織服務員健康查體﹔能夠為服務員辦理第三方保險。《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對月嫂提出基本要求,並將其劃分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和金牌六個級別,對不同等級母嬰生活護理員應該具備的技能要求也極為詳細。

  “從去年國家標准發布以來,出於同行競爭,還有行業協會的要求,我們也在進行整改。”據劉燕介紹,公司現在安裝了與公安局系統相連接的身份驗証器。保姆登記后可進行備案,保姆上崗前需提供相關技能証和健康証﹔公司還為員工購買了家政保險,每人每月十幾元,員工遇到人身或財產意外時,可得到一定賠付。

  家政業有了國家標准,但這些標准對行業隻具有參考作用,並不具有強制性。“廣州毒保姆、福建小偷保姆等一系列新聞事件的發生,讓大家對保姆、對家政從業人員產生了信任危機。期待政府出台相應的政策支持家政公司,使之做大做強,職業化、規范化,引領家政公司往正向發展。”周蔓茹說。

  ■記者手記

  金牌保姆需要金牌管理

  在一個勞動力要素基本充裕的市場,為什麼保姆會有如此大的缺口?從整個社會對家政服務人員展現出的復雜心理中,我們也許能找到答案。

  一方面對這個職業缺乏足夠的尊重,甚至有些歧視﹔另一方面又對從業人員素質有著較高要求:有健康証、懂護理知識……對於一名普通務工人員來講,在沒有得到充分的社會培訓與良好的公司管理的情況下,成為一名“金牌保姆”基本上是天方夜譚。其實,早在2000年,我國就將“家政服務員”規定為正式職業,納入國家職業資格証書制度管理。然而,十余年過去了,整個家政服務業的職業化程度與社會期待仍相距甚遠。

  進一步推進家政服務的職業化、規范化,需要家政企業創新管理機制,把“臨時工”變成“正式工”,更需要政府給予這一行業更多好政策,讓企業少走些彎路。畢竟,職業化、標准化的“金牌”管理不僅有助於保姆各項保障的實現,還有助於雇主的權益在受到侵害時得到賠償。(記者 張丹華)

(責編:蓋琳(實習)、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