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首次“作弊入刑”,真才實學是王道

盧俊宇

2016年05月27日08:20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高考首次“作弊入刑”,真才實學是王道

作為“作弊入刑”出台后的首次高考,2016年高考即將拉開帷幕。各地紛紛想辦法提升考場作弊防控系統,啟動“人臉識別+指紋驗証”、增加監考力量、嚴禁帶手表入考場,不少媒體都將今年的考場紀律稱為“史上最嚴”。

多年來,我國一直重拳打擊考試作弊行為,然而作弊之風卻始終沒能得到根本遏制。在此背景下,考試“作弊入刑”應運而生。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確,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將入刑定罪,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其目的在於嚴肅考紀,彰顯法律尊嚴,從而對作弊者起到威懾作用。

高考公平關乎考生切身利益,有時候一分之差可能就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可一旦有人作弊成功,將嚴重破壞公平原則。因此對於高考的作弊行為,相關部門必須露頭就打、狠狠地打,從重從快、越快越好。“作弊入刑”后還作弊,是頂風作案,必須掐尖兒,否則,“作弊入刑”隻會淪為紙老虎、稻草人。

我們同時還應看到,作弊既是違法,也是失信,法治推進和誠信建設應齊頭並進。應加強對考生的誠信教育,讓心存僥幸者在受到法律懲處的同時,也為失信承擔代價。惟有如此,才能營造公平干淨的考試環境。

當然,考試“作弊入刑”的正式實施為時尚短,試圖通過一條刑法條款而期待把所有問題解決掉的簡單思維是不可取的。而“作弊入刑”的根本目的也不在於要抓多少作弊者,更多的意義在於警示教育,希望廣大考生能誠信考試,徹底打消僥幸心理,以平和心態從容應考。畢竟,輸了一場考試不重要,輸了自己的人生才真是得不償失。(記者 盧俊宇)

(責編:蓋琳(實習)、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