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民間教育服務類網站“上大學網”再次公布了第五批“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73所虛假大學被曝光,涉及16個省份。自2013年以來,該機構已累計公布5批共400多所虛假大學。網民認為,因違法成本低和監管不到位,虛假大學行騙已成產業鏈,騙人錢財,誤人前途,其危害顯而易見,期盼多部門聯合執法,提高社會防范意識,鏟除其生存土壤。
招搖撞騙肆無忌憚
“從真正意義上說,‘野雞大學’有實體學校,只是學歷不被承認。而虛假大學壓根連實體學校都沒有,只是利用網絡虛假宣傳招搖撞騙而已。”網友“夏雪”表示。
“有需求才有市場,不合法的需求制造了畸形的市場。”網友“張道營”表示,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一張亮閃的能拿出手的文憑就成了砸開就業門的敲門磚。有些人看到這種需求就動起了歪主意。
他還表示,極低的違法成本更是助長了虛假大學的囂張氣焰。花幾千塊錢,請設計師東拼西湊個網頁,通過代理租個國外的服務器,一個假模假樣卻足夠忽悠人的“大學”就開張了。沒有校園,沒有教師,沒有圖書館,有的只是花幾千甚至幾百來辦假証的“學生”。
網友“普沙嶺”認為,監管的缺失也令虛假大學無懼曝光,換個馬甲照樣招搖撞騙。有網友指出,前三批公布的300多所“冒牌貨”絕大多數已被打掉,可見從制度設計上給予虛假大學“毀滅性打擊”,從技術角度封閉其生長渠道,並非難事。虛假大學屢禁不止,甚至“死灰復燃”,至少說明當前的治理效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加強監管嚴厲打擊
有網民表示,期待公安、教育、工商等多個部門積極履職,盡快與社會自發的曝光行動形成一股合力,整合治理打擊的力量,懲治網絡時代立體交叉式的犯罪,以提升造假詐騙的犯罪成本,盡早走出虛假大學“年年打年年有”,換個“馬甲”繼續騙的治理困境。
網友“呂曉勛”表示,對於公眾而言,更在意的是相關部門是否會以虛假大學的曝光為契機,改進和完善預防、治理、監管模式。從做好正規高校名單的信息披露,方便公眾查詢,到嚴格域名注冊、及時封殺網站,再到嚴厲打擊涉嫌虛假宣傳、無証經營、偽造學歷公章等違法行為,職能部門可以有也應該有更主動的作為。網友“羅志敏”建議,教育、工商、公安部門應該劃定明確的職責,監管此類事件。
還有網民表示,為了切斷虛假大學打造的發証加認証造假鏈條,用人單位更要加強相關証書審核,讓虛假大學的目標受眾無利可圖。
網友“敬一山”認為,呼吁監管部門嚴格公正執法是治標,鏟除滋生假文憑需求的土壤才是治本。這有賴於教育制度、就業環境、文化理念方面的轉型,很難畢其功於一役。但眼下,面對這種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文憑詐騙,互聯網監管完全可以成為治理虛假大學的突破口。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