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發言專家談總書記講話:立時代之潮頭 發思想之先聲

申亞欣 蓋琳

2016年05月23日11:18  來源:人民網
 

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同與會專家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重大部署,講話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和討論。人民網專訪了七位在座談會上發言的專家學者,他們暢談參會感受,從多個學科和領域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汝信。(資料圖)

汝信: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 擴大國際影響力

“習總書記的講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視。”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汝信談到,“長期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臨有高原無高峰的問題。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將對中國的理論研究產生重大影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既要有解決中國問題的針對性,又要有解決全世界全人類問題的大情懷。”汝信認為,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要抓黨的“雙百”方針的貫徹落實,需要組織力量展開討論和爭鳴。

對於習總書記在發言中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聲音較小、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問題,汝信感受頗深,他進一步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影響越來越大的社會主義大國,不僅要有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而且要在國際學術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擴大我國的影響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鐘君。(資料圖)

鐘君:青年學人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

習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鐘君非常認同這句話,他表示,“我非常慶幸身處這樣的時代,立志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與祖國同行,與信仰同步,見証並推動國家的改革、小康的建成、法治的興盛、民族的復興、學術的繁榮,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責任。”

同時,他也對於青年學人提出建議,對於馬克思主義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要努力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研究者、傳播者和踐行者。“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必須要堅持學會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理論。因為,話語形式與理論內容絕不是隔絕孤立的,話語概念中蘊含著理論實質,理論邏輯中塑造著話語內涵。當前,中國理論迫切需要使用中國話語進行表達。”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張維為做客人民網。(資料圖)

張維為:中國學者躬逢盛事 不應辜負時代

作為大會發言的十位代表之一,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張維為現場感受到了習總書記的平易近人。他回憶說,習總書記聽取代表發言時非常認真,一邊聽一邊記筆記,就一些具體問題同與會人討論。關於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張維為表示,“習總書記是把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放在中國在世界范圍崛起的角度來看的。中國現在的發展面臨著挑戰與機遇,時代呼喚哲學社會科學,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社會科學工作者去面對和解決。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的,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張維為認為,中國當下正在進行的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中國學者躬逢盛事,不應辜負這個時代。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資料圖)

康震:研究隊伍培養要“一條龍”抓起

“這次講話全面系統地回答了為什麼、怎麼樣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等一系列重大的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問題,是今后一個時期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綱領性、指導性的文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習總書記提到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體現繼承性、民族性,意義深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推動改革開放的事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從事多年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康震認為,加大人才隊伍的建設要“一條龍”抓起,“習總書記指出,要構筑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在實踐中,這就要求我們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的培養選拔要從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各個環節抓起。”此外,康震還指出,傳統文化的學科要求研究的周期比較長,隻有“十年磨一劍”才能真正產出優質的成果,習總書記既提出了希望要求,也號召全社會關注、支持和保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開展工作。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資料圖)

馬懷德:做學問,永遠站穩人民的立場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在座談會上介紹了法學的研究進展,並就如何推動法學學科的發展發表了見解。他指出,應當消除學科壁壘,培育新興學科、發展交叉學科,鼓勵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聯合攻關,爭取在重大問題上取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指出做學問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馬懷德對此感觸尤深,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點,他談到,“總書記要求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這就意味著搞研究,做學問,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好務,永遠站穩人民的立場。和人民在一起,做學問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具體到法學研究,就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密切聯系中國國情,著力破解現實問題,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法治實踐,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社會帶來更多公平正義。”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沈壯海。(資料圖)

沈壯海:教學既要有“真經”又要有“高招”

“習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如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作了精辟論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沈壯海表示,一個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既要心中有“真經”,又要教學有“高招”,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者的“看家本領”。

他認為,隻有自己把“真經”讀透了,理解深了,教學才可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才能讓學生感到茅塞頓開、醍醐灌頂。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者自覺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習研究,堅定信仰,練好內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資料圖)

王文:青年學者不能辜負這個時代

《新一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探索與使命》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座談會上的發言題目。“10位現場發言人中,有4位出生在1970年以后,這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青年學者的關懷和重視。”作為青年學者的代表之一,王文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習總書記的講話為青年學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年輕一代學者面臨著重大的時代機遇,隻有立足實踐、下苦功夫,才能不辜負時代,不辜負黨和人民。

針對當下有部分青年學者閉門造車、學術浮夸、爭名逐利的問題,王文認為,學術研究這個“行當”,本身就應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而且相比於前輩而言,當下青年一代學者擁有著較好的物質條件與更多的現實創作源泉。他鼓勵青年學人相信未來,“隻要真正瞄准時代最棘手的問題而展開研究,找真問題,做真學問,出真成果,時代一定不會辜負青年一代的優秀。” 

相關鏈接: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

(責編: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