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基層工作了40多年的“老基層”感嘆說,現在層層講落實、天天講落實、大會小會講落實,可上面的精神有的就是不到位、不落地,“看起來很美”,卻得不到實惠。這位“老基層”的困惑和苦惱道出了現實中一種值得注意的“軟落實”現象。
“軟落實”是表面上的落實,實際上沒落實。據說某地廣場上,有一個雕塑用三根粗鋼管斜向交叉,架著一塊“由天而降”的大石頭,以“落石”寓意落實。有人辛辣地半開玩笑:巨石被鋼管架著,並沒有落地,這哪裡是落實,分明是落不實嘛。這種“落不實”或“不落地”的落實,正是一種“軟落實”。
從實際中看,一些地方、部門落實的文件似乎都發了,諸如“關於關於的關於”被稱為“蛋生蛋”式的文件不少,各種各樣的會議也都開了。但有的是跟著上面“照虎畫貓”,不結合具體實際,不針對存在的問題,因操作性不強而難落實﹔有的是開頭搞得轟轟烈烈,接下來便鬆鬆垮垮,最后成了“爛尾樓”,可謂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有的是出台的細則、制定的措施和辦法聽起來挺鼓舞人心,就是跟群眾的切身利益不太挂鉤,讓老百姓缺乏獲得感。凡此“軟落實”,隻開花不結果、好看不好用,如拳頭打在棉花堆裡,使了勁卻夠不著力,最終在一片落實聲中落空。
“軟落實”有很大的欺騙性,可謂誤事而蒙人。“軟落實”往往“規定動作”一個不少,“自選動作”一個沒有﹔該有的數據一個不落,評比檢查起來一個不缺,但實際效果一點沒有。說到底玩的是“假把式”,卻造成一種假象,給人感覺似乎很勤懇,甚至很賣力。而落實不下去,似乎是因為任務太重,或困難太多,或條件太差,好像不是沒抓而是抓不了,不是沒做而是做不好,都是客觀原因,而不是主觀不努力,讓人猛一看挑不出問題、找不出毛病。隻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隻圖對上“交差”、不圖對下“交待”,這種“軟落實”乃是十足的形式主義,是典型的假大空。
面對“軟落實”,追起責任來可能一時不知板子打向誰、怎麼打。因而甚至可能成為一些人相互效仿的“模板”,產生出負面的示范效應。然而,這終究不會成為一些人不干事、應付事的“避風港”。隻要細心甄別,就很容易識破“軟落實”的“假把戲”。盡快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軟落實”者就很難逍遙自在。
“千招萬招,不落實都是虛招”。面對“軟落實”,既要該打板子打板子,又要該釘釘子釘釘子,如此才能倒逼抓落實成為一種風氣。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