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出版的國際權威科學雜志《自然》,以三個整頁的篇幅刊登了新華社特稿《聚焦廣州:從貿易樞紐到創新熱土》(Spotlight on Guangzhou: trade hub to innovation hotbed)。《自然》雜志網站同步刊發了這一報道,配發圖表與背景,並附有廣州主要科研院所的介紹與網站鏈接。(5月12日南方網)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抓住時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國際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新華社特稿《聚焦廣州:從貿易樞紐到創新熱土》,就是對廣東科技創新成績的肯定。
回望剛剛過去的2015年,“創新發展”成了南粵大地的高頻詞。就在這一年,廣州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超過了8420億元,新增發明專利6000多件,比2014年增長了近50%。根據美國商業雜志《快公司》的統計,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中更是有13家都在廣州。創新驅動給力下,廣州經濟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對於科技創新而言,實驗室結果的研發並不是科研的終點,真正的“終點”還是將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當前中國科技研發投入雖然快速增加,但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水平。2015年廣州就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導向,出台了“1+9”科技創新系列政策,內容涵蓋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和激勵、科技金融等多個方面,形成支持創新創業的全方位政策體系。過去5年,廣州還每年提供1億元人民幣幫助健康產業中的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如此都推動了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引領作用的發揮,有助於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互聯網+”暖風勁吹語境下,科技創新也有了“網動力”。借助互聯網滲透性強、支撐引領作用突出等特點,近幾年廣州本土也涌現出的一大批成長性的高科技企業,如微信、UC、酷狗、YY等。特別是高水平規劃建設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通過阿裡巴巴、騰訊等十幾家互聯網領軍企業的投資帶動,更是迅速促進互聯網產業鏈拓展延伸,加快形成“互聯網+”創新產業集群,推動著創新不斷提速。
相比較而言,廣州的企業研發投入補助、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扶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扶持、科技金融補助、高新技術企業和眾創空間扶持等政策都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可以說,廣州堅持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科技就是抓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科技與產業、平台、金融、知識產權、人才、民生和國際合作相結合,實施財政科技經費和孵化器發展兩個倍增計劃,力抓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金融、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孵化器等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市場對創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已經樹起了創新發展的標杆。
事實上,“三期疊加”語境下,廣東尤為注重向創新驅動要生產力。2014年6月出台的《關於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全國第一個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綱領性文件。廣州、深圳還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助力著廣東以“排頭兵”的擔當率先探索,推動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南粵大地如火如荼,進而為廣東經濟發展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就經濟發展而言,當前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固有的傳統競爭優勢大大削弱,必須從要素驅動、資本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國際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新華社特稿《聚焦廣州:從貿易樞紐到創新熱土》就表明,在創新驅動方面廣東已經走在了前面。決勝十三五,相信廣東必能進一步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創新方面再創佳績,拉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南方網秦豫)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