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部分保障房先天不足 空置率高群眾生活不便

2016年05月12日08: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多省份部分保障房先天不足 空置率高群眾生活不便

  記者在陝西、河南、江西、安徽等地採訪發現,由於多重原因,一些保障房項目“先天不足”,空置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而已經入住的群眾也因生活不便頗感“鬧心”。有群眾坦言,政府建保障房本是好事,別因為配套措施“掉隊”,讓暖心事打了折扣。

  在一些地方,因為部分保障房項目選址偏遠,交通等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滯后,影響了入住率和舒適度。

  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部分公租房項目中簽家庭反映,交通不便是困擾他們的最大問題。冠山花園居民柳道元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出行要步行20分鐘才能到公交站。居民肖紅萍說:“愛人生病常去醫院,由於交通不便,看病比較困難,所以全家到現在還沒有搬過去住。”

  由於地處城郊,電動車成為冠山花園居民出行主要方式。居民李軍說,小區內還居住著一部分殘疾人,他們也要依賴電動助力車,卻面臨電動車無處存放、缺乏充電設備等問題,希望配套設施能加以改善。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不少地方,保障房的選址建設由市中心向周邊逐漸擴散。對保障房的開工建設,上級部門有統一的時間節點,建得太遠往往配套設施跟不上,而建在市中心就沒有空地,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開展房屋征遷工作,所以隻能折中選擇一些城鄉結合部的區域。

  業內人士坦言,出於成本考量,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選擇土地價格較低的偏遠地區建設保障房項目,由於上級部門一般偏重對開工率、完成率等數字指標的考核,導致“重建設輕配套”情況普遍存在,難以避免出現交通、醫療、教育等配套資源滯后狀況。

  更有甚者,個別地方在保障房建設中未能及時扭轉“重數量輕質量”傾向,導致牆體開裂、樓板漏水、缺少消防設施、電梯事故頻發等質量問題頻出,成為受保障群眾難以言說之痛。有受訪干部直言,由於保障房項目利潤較低,個別開發商使用劣質材料或偷工減料降低成本,質量問題頻頻發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入住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申報不准也導致保障房供過於求出現閑置。河南省住建廳住房保障處負責人介紹說,保障房出現空置的原因之一在於,個別地方計劃申報不准確,申報和建設數量大於實際需求,出現過剩情況。

  “目前保障房空置主要發生在縣城”,這位負責人說,但縣級城市的實際住房需求並沒有那麼旺盛,加之公租房面積在60平方米以下等要求,受傳統觀念影響,對群眾的吸引力相對不足。

  有基層干部表示,目前各地保障房建設大多是層層下派指標,從省到市一直到鎮裡搞任務分解。然而,一些經濟落后地區的縣城和鎮區,本地人口偏少且多有自住房,加之流動人口及外來務工人員數量也不多,對保障房的需求不旺,申請人較少,造成閑置和浪費。

  此外,分配不及時也是一些地方保障房空置高發的原因。國家審計署2015年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贛豫吉鄂貴等5省已建成的5.75萬套保障性住房閑置。記者在審計署報告提及的一些地方採訪發現,因保障性住房政策覆蓋范圍在擴大,而涉及申請戶基本情況的信息又分散在多個部門,給申請資格認定帶來一定困難,進而出現大量保障房未及時分配情況。

(責編:蓋琳(實習)、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