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在《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目前北京還有平谷、密雲、門頭溝、懷柔幾個遠郊區未通地鐵,到2020年,這些遠郊區將全部接通地鐵,北京地鐵總裡程將達到900公裡以上。中心城區地鐵站點也會加密,90%以上的居民步行750米,就能達到軌道交通站點。另外,在遠郊區將建設大量的P+R停車場,引導市民綠色出行、公交出行。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
焦點
人口等指標首設“紅線”
據了解,規劃綱要設定了27項可量化、可考核主要指標。包括4個“紅線約束”指標,6個“綠色宜居”指標、8個“民生福祉”指標、9個“提質增效”指標。
其中4個“紅線約束”為首次設立,分別為: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800平方公裡以內﹔用水總量控制在43億立方米以內﹔能源消費總量達到國家要求。
盧彥說,這主要是考慮到“十三五”時期,聚集大量人口、投入大量要素、消耗大量資源的舊路子已經走不通了,北京要實現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自覺運用“紅線倒逼”的思維,推動形成內涵式集約發展的新路子,這也充分體現出我們對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決心。
“對於‘大城市病’要從病根上破解。”盧彥說,城六區既要堅持調整疏解,降低人口密度,控制建設規模﹔又要堅持優化提升,強化政治活動、文化交流、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等服務功能。城六區以外的平原地區既要有序疏解不符合區域定位的功能,又要承接城六區疏解的功能和人口,緩解城六區的壓力。
民生領域將推廣智慧服務
盧彥說,《綱要》針對就業、社保、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社會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作出了一系列目標任務安排,通過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的獲得感。為了讓孩子們更加快樂地上學,在重點區域上,繼續加快推進新城地區中小學校建設,以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城鄉一體化辦學、學區制管理等多種形式以強帶弱、以城帶鄉,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為了讓老年人更加舒心地安享晚年,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社會保障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讓老年人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健康服務。
今后,北京還將更加注重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比如,將在智能電表基礎上,在水、氣、熱等領域大力推進智慧服務,健全覆蓋城鄉公務服務領域信息服務體系。(記者翟烜)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