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中西部貧困高中生免學雜費

2016年04月28日08:08  來源: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國務院:中西部貧困高中生免學雜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補“短板”,夯實發展基礎、促進社會公平﹔確定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措施,提升社會文明水平和國家軟實力﹔通過《農田水利條例(草案)》。

採取免費教育等方式培養鄉村教師

會議指出,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把提升最貧困地區教育供給能力和最困難人群受教育水平作為重點任務,提高教育質量,是夯實發展基礎,促進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實現全面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舉措。

會議確定了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措施。一是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理布局教學點,按標准配置教學設施和教師。改善寄宿制學校教學、圖書、就餐、取暖等條件,加快消除“大通鋪”現象。到2018年基本解決縣城和鄉鎮學校超大班額問題。繼續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擴大鄉村教師特設崗位數量,採取免費教育、學費補償等方式為鄉村學校定向培養教師。二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完善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標准,逐步分類推進中職教育免除學雜費,提高職業院校辦學能力,推廣現代學徒制,推行校企聯合,強化實習實訓,增強實踐和就業創業能力,為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造條件。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新建和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提升鄉村高中辦學條件,加快實現寬帶接入,率先對貧困家庭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到2020年使中西部地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四是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擴大中西部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4個省份各重點支持建設一所高校。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五是辦好農村學前教育,支持普惠性托兒所和幼兒園尤其是民辦托幼機構發展。六是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政策傾斜力度,加強民族地區“雙語”教育,增強學生發展能力。搞好特殊教育學校和特教資源中心建設,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比例。

依托館藏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

會議認為,深度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資源,推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對弘揚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一要選擇一批不同類型的國有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開展試點示范,允許在確保公益目標、保護好國家文物、做強主業前提下,依托館藏資源,採取合作、授權、獨立開發等方式開發文化創意產品。二要大力培養創意研發、營銷推廣等人才,完善引導扶持機制,暢通國有和民營、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人才流動渠道。三要推動優秀文化資源與創意設計、旅游等跨界融合,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更多融入公共空間,豐富城鄉文化內涵。加強品牌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和交易。推進文化資源數字化進程。四要強化政策支持,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納入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支持范圍。國有文化文物單位要積極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生產和經營。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建設

為加快農田水利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會議通過《農田水利條例(草案)》。《草案》堅持科學統籌、建管並重、節約用水、加大扶持等原則,對農田水利規劃建設、運行維護和農田灌溉、排水等作了具體規定,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和經營,並對不依法履行監管職責等行為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用制度確保農田水利建得好、用得上、增效益。

(責編:蓋琳(實習)、盛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