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在一些地方只是走過場

徐文秀

2016年04月26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人民日報: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在一些地方只是走過場

善於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人民論壇)

現在,時不時聽到一些基層抱怨,說平時很難見得到“上面干部”,往往內心有話無處說、有苦無人訴﹔有的則感嘆座談會一個又一個參加、意見表一張又一張填寫,可反映的問題總是在路上打轉轉,提的意見總是被“冷處理”“軟對待”。這些抱怨或有偏頗,但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值得思考。

想起30多年前的一則故事。1978年9月間,廣東惠陽地區一位干部給時任省委第二書記的習仲勛寫了一封措辭尖刻的批評信,習仲勛同志很快回了信,表示誠懇接受他的意見,並委托省委一位書記到惠陽出差時同來信者面談。習仲勛還表示,這封信寫得好,還可以寫得重一點。下面干部敢講話,這是一種好風氣。不要怕聽刺耳的話,要鼓勵支持下面干部說話。

事實上,上級機關或領導,經常注意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建議,是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並堅持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毛澤東同志曾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強調“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他生動地指出“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請教,然后再下命令”,並對善於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闡述。

善於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是上級機關或領導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的“源頭活水”,是防止和糾正工作偏差、減少和避免工作失誤的“參照坐標”,也是檢驗領導干部民主作風、胸襟氣度的“重要標尺”。然而,有的同志似乎瞧不起、看不上下面干部的意見,總覺得他們站位低、認知淺、視野窄、覺悟低,聽不聽無關緊要﹔有的總覺得自己正確聰明、高人一籌,習慣於對下面干部耳提面命﹔有的則認為下面干部訴求多、情緒大,不好惹、不敢惹,生怕聽多了意見拿不出辦法,搞得自己灰頭土臉。如此一來,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也就成了一種點綴和口號,成了一種擺設甚至噱頭,最終只是走過場、成形式而已。

下面干部身處基層一線,接觸實際、接近群眾,經常面對大量的矛盾和問題,了解並掌握大量“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情況,上面的很多政策措施都是在廣泛而深入聽取下面干部意見、總結下面干部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現在,脫貧攻堅、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等,一件件爬坡過坎的大事都得靠集思廣益、廣納群言。善於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就要對下面干部禮賢下士、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發自內心地視他們為老師,而“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還要想方設法鼓勵支持下面干部敢講話,敢說心裡話,特別是,對刺耳的話要聽得進、容得下,喝得下苦口良藥,才能更加強身健體。

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問題不少,對各方面的意見不但要多聽、樂聽、善聽,還要聽進去、傳上來、用起來,不能聽歸聽、做歸做,聽時滿臉真誠、聽后若無其事。如此,不僅能進一步完善決策,更能化解心結,激發干部的熱情與干勁。

(責編:蓋琳(實習)、盛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