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五險一金”繳費:工資漲得不慢還抱怨

百合

2016年04月25日09: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人民日報談“五險一金”繳費:工資漲得不慢還抱怨

■既要筑牢“五險一金”這道安全屏障,又不能給企業增加過重的負擔,不能給人們當下的生活帶來太大影響

“工資條上的收入是8000元,可拿到手的不到5000元。雖然收入不低,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近兩年,企業職工的工資漲得不慢,但仍能聽到這樣的抱怨。

打工族感覺收入漲得不多,企業有苦難言:給職工漲300元的工資,企業就要掏出500元,讓企業承受了很大壓力。

企業多掏了錢,職工卻沒多得,錢都去哪兒了?主要是用在了“五險一金”上。“五險一金”,指的是職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公積金,主要是由企業和職工按照工資的一定比例來共同繳納。在很多地方,這一比例已佔到職工工資的40%以上。

職工漲工資,企業要出兩筆錢:既要掏漲工資的錢,又要多繳“五險一金”,背負雙重負擔﹔職工的工資漲了,也拿出錢來按比例多繳“五險一金”。這樣一來,企業花了不少錢,勞動力成本明顯上升,但職工的“獲得感”不強,手頭可支配的現金並不多。

實際上,“五險一金”這道安全屏障對老百姓很重要,關系到人們未來的生活質量。如果缺少了養老、醫療、失業等基本的社會保障,個人和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下降,怎能生活得安穩?問題的關鍵是要把握好平衡,在筑牢“安全屏障”的同時,不給企業增加過重的負擔,不給人們當下的生活帶來太大影響。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從今年5月1日起兩年內,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這是在去年已適當降低失業、工傷和生育三項社保費率的基礎上,再次降低“五險一金”繳費,目的就是讓企業多卸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些現金。初步測算,這次“放大招”,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000多億元。

不過,也有人擔心:降低“五險一金”繳費,眼前的負擔是減輕了,但會不會影響未來的保障水平?特別是養老金能否按時足額發放?應該說,在有條件的地區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不會影響社保基金平穩運行。就拿養老保險來說,截至2015年底,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超過3.4萬億元,相當於17.7個月的支付水平。而且,隨著養老金入市的啟動,基金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投資運營也將有突破性進展,3萬多億元的養老保險滾存結余資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正在拓寬。

此外,頂層設計上也對養老金資金做了必要准備。比如,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由中央政府集中的國家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目前資產規模已達1.6萬億元。一旦養老金出現缺口,這部分錢就能頂上來。同時,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也已提上議事日程。國有資產上百萬億的雄厚“家底”,是社會保障的強力支撐。可以說,百姓養老金的發放有著多重制度保障。

降低“五險一金”繳費,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舉措。企業負擔減輕了,創業創新的動力會更足﹔人們手頭的現金多了,花錢消費才更有底氣。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這一招對於增強企業活力、促進消費增長、改善百姓生活,無疑將產生積極作用和廣泛影響。

在降低“五險一金”繳費的同時,還要關注企業的隱性負擔。比如,一些地方財政收入中,非稅收入明顯增加、居高不下﹔一些強制壟斷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多、不合理現象也很突出。不規范的收費,不僅給企業帶來沉重負擔,還擾亂市場秩序,甚至成為腐敗滋生的土壤。這需要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收費清理力度,真正把普遍性降費落到實處,讓企業輕裝前行,保持活力。

(責編:蓋琳(實習)、盛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