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收入輕鬆過萬元,現在頂多六七千塊錢,和出租車司機掙得差不多,但比他們累。”近日,因為補貼下降等緣由,不少網約車司機發出了這樣的抱怨聲。
對於網約車補貼的下調,有專家分析指出,網約車此前一直處在燒錢模式中,這是一種有效的營銷手段,但也催生了一些泡沫,這次網約車平台將補貼下調,可看作是對燒錢模式的一次壓力測試,未來網約車平台和司機可能會從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網約車司機與平台矛盾凸顯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網約車悄然下調了給司機的補貼。以北京地區滴滴快車為例,據某快車司機介紹,今年1月份還是12單獎勵100元,現在是22單獎勵100元,平均下來,每單補貼已不足5元。
另外,4月上旬,廣州市交委和武漢市交委還分別約談滴滴、Uber和神州專車等企業,要求其取消當地的補貼優惠活動。
補貼下調后,引發了不少網約車司機的不滿。“原來每月收入過萬元不是什麼難事,現在基本降低至六七千元。”某網約車平台的司機王師傅這樣向中新網抱怨。
除了補貼,司機的不滿或還有來自接單模式的調整。一段時間之前,滴滴已將快車和專車的接單方式由司機搶單改為了系統指派訂單。另外,Uber和神州專車也一直在用系統指派訂單。
滴滴方面表示,這是為了提升客戶體驗,讓距離最近的司機接單,提升效率。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顧大鬆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可能是平台通過一段時間的大數據分析后,認為這種方式這有利於高效運營。
但部分司機不這樣認為,上述王師傅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有時候系統會指派3公裡以外的訂單,距離太遠了。碰上零碎活,整個行程才一公裡,但要空駛3公裡,簡直就是‘買一贈三’。”
李晨韻 攝
合法性和燒錢模式均遭拷問
目前網約車平台和司機的矛盾焦點在於司機的收入下降了,或者說補貼力度下降了。而此前網約車“補貼降用戶減”等因燒錢衍生的問題就曾飽受爭議。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信息梳理顯示,網約車平台一直處於燒錢模式中,Uber首席執行長卡蘭尼克曾表示,該公司在中國每年虧損10億美元﹔公開資料顯示,神州專車去年也巨虧了37億元﹔滴滴在這方面尚無官方公開的數據,但據外媒報道,滴滴一年花費40億美元做“市場培育”。
顧大鬆認為,燒錢是一種有效的營銷手段,但受此影響,行業內也滋生出了泡沫,“有的人為了開專車或快車而專門去買了車,這和網約車的初衷並不一致。”
燒錢模式下,大量司機蜂擁而入,而且過的還很舒服。王師傅說道,原來干這個不但輕鬆,而且收入也還可以,但現在收入下降不說,比出租車司機更累,為了完成獎勵隻能多拉單。“今天從早上拉到現在一共才15單了。”19日下午3時,王師傅這樣說道。
另外,有網約車司機還透露,同出租車比起來累的原因是:他們不敢常去機場、火車站等地方拉‘大活’(距離遠的訂單)。”為什麼不敢去?這暴露出網約車另一個問題,即合法性問題。
2015年10月1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但時至今日,正式版本仍未推出。不過,《經濟參考報》昨日援引一權威人士的消息稱,網約車新規將最快5月初出台,其中對私家車做網約車提出了限制。
顧大鬆認為,“網約車新規正式版遲遲未落地,可能是考慮先要把這個行業的泡沫擠出。因為畢竟沒有哪家企業能長時間大規模的燒錢,停止補貼后,網約車平台和司機的關系可能會找到一個平衡點。”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