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9日電 今天下午,國家發改委就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等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談到“現在很多的農民工不願意戶口落到城市”問題時表示,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復雜,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農民在土地產權上有特殊的權利,有農村承包地的承包權,有農村宅基地的權利。今后可能需要探索一種激勵機制,讓這些農民在農村土地的產權的權能,包括宅基地,包括集體股權收益分配權等等,要讓它有一種變現或者自願有償退出的機制。
會上有記者提問稱,農民工落戶的問題,據我了解,很多的農民工不願意戶口落到城市,因為現在農村戶口比城市戶口更“值錢”,尤其是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他覺得農民身份還有很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落戶到城市可能原來的利益都會喪失掉,所以真正落戶的熱情並不高。城鎮化到底是政府在主導農民工,還是只是為了讓他落戶而落戶呢?如果完成不了落戶的任務或者城鎮化率,到底應該怎麼來應對?
徐林表示,首先,“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45%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個預期性的目標,不是約束性的目標,所以不存在強力去推進、一定要達到45%的設定。很多的農民工不願意戶口落到城市這個問題是近幾年越來越明顯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可以設想,隨著農村各種條件改善的程度越來越好,特別是城鄉差距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會更不願意落戶到城市,一定會有這樣一部分人。徐林說,這裡面的原因很復雜,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農民在土地產權上有特殊的權利,有農村承包地的承包權,有農村宅基地的權利。所以很多農民會自己做出判斷,如果覺得他在農村的產權給他帶來的好處比他進城之后政府賦予他的福利和好處更有吸引力的話,他可能會選擇不落戶,這是他的自由,沒有人會強迫他去落戶,因為農民工落戶是在自願的基礎上。但是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離城市或者城鎮比較近的地區,而在偏遠地區的農民,那個地方的宅基地不值錢,承包地掙到的錢是很有限的,即便是完全自己種,種糧食一畝地就一年幾百塊錢的收入,和城市打工一年幾千塊錢的收入相比是差很多的。這種情況在城市或者在城市的近郊是比較普遍的。
徐林表示,今后可能需要探索一種激勵機制,讓這些農民在農村土地的產權的權能,包括宅基地,包括集體股權收益分配權等等,要讓它有一種變現或者自願有償退出的機制,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徐林說,“我相信他們絕大多數人不願意回去,回去也不願意種地,肯定更傾向於城市的生活,但是必須要讓他在農村的權益能流轉或者自願有償退出的機制,這樣的機制建立起來之后農民可以自己選擇,把他在農村的權益變現之后放棄這些東西到城市來落戶。目前這套機制還沒有很好建立起來,這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問題。”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