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誠負責的態度傳遞溫暖的聲音

——“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新聞發布工作的體會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徐成光

2016年04月11日08:22  來源:人民網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徐成光

2015年6月1日晚,“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發生后,交通運輸部迅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按照劉雲山、馬凱、劉奇葆、楊晶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部署要求,在中宣部(國新辦)強有力組織領導下,遵循及時、准確、公開、透明的原則,在全力開展搜尋救助工作的同時,同步做好應急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全面傳遞黨中央、國務院“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決策部署,客觀反映現場搜救指揮部“科學施策、嚴謹務實”的搜救過程,有力展示參與搜救各方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風貌,全程塑造公開透明、坦誠負責的政府形象,得到了各方面的理解與認可。整個事件應急處置期間,主流聲音始終佔領了輿論陣地,境內沒有出現負面新聞,境外也沒有出現負面炒作,整體輿情平穩有序,為搜救工作的順利開展、善后工作的穩妥進行以及事件調查結論公布后的輿論走向,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第一時間“第一新聞發言人”頂格發布,成功搶佔輿論制高點

“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事發突然,遇險人數眾多,社會影響巨大,迅速成為境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我部在第一時間啟動I級應急響應后,隨即制定了應急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方案,並在2日早6時發出了第一篇新聞通稿。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同志高度重視應急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在現場搜救工作極為緊張困難的情況下,對現場新聞發布工作仍然親自部署、親自調度,並在連續工作16個小時之后,親自出席了2日17時30分和22時舉辦的首場及次場新聞發布會,向公眾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介紹了沉船基本情況、搜救工作進展和后續部署安排,表明了不惜一切代價、爭分奪秒搜救遇險人員的堅定決心,還在隨后幾日接受了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媒體的專訪,充分履行了“第一新聞發言人”的職責。事實証明,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輿論引導工作兵貴神速,“第一新聞發言人”在第一時間出席新聞發布會,表明了黨和政府的堅定態度和堅強決心,奠定了整個事件的輿論基調,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成為舒緩民意的“減壓閥”和穩定民心的“壓艙石”。

二、把握好新聞發布的時、度、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搜救工作期間,中宣部(國新辦)以國務院前方指揮部新聞中心名義,共舉辦了15場新聞發布會,組織了500多家媒體近1000名記者參加。其中在搜救工作最為關鍵的6月2日至7日間,就密集舉辦了14場新聞發布會,平均每天2至3場,最多時一天4場。我部領導和新聞發言人參加了其中的11場新聞發布會。與其他重大突發事件相比,這起事件存在新聞發布會會場與搜救現場相距太遠、水上交通不便、兩地信息傳遞不暢、新聞發言人無法同時兼顧決策中心和發布會會場、現場搜救實時直播導致可供發布的信源少等諸多難題。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宣部(國新辦)的部署要求,克服諸多困難,對每場新聞發布會都精心謀劃、用心准備,確保發布會主題清晰、內容准確、流程可控。一是根據救援進展,合理確定議程設置。救援開始前兩天,媒體和公眾重點關注遇險人員生命安危,我們將發布的重點放在介紹力量投入、救援進展、工作措施和有關決策信息上,重在傳達黨和政府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在黃金救援72小時結束后,及時調整發布重點,通報最新救援情況、救援方案的科學性以及實施方案的艱巨性,不斷提供新情況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二是針對社會關切,精心設置議題。針對輿情監測到的公眾關注和媒體質疑的主要問題,我們將發布主題與事件進展和輿情焦點問題結合起來,在發布會上主動釋放、及時澄清,表明政府對相關問題的態度,做到有關切就有回應,有質疑就有解釋,消除不實傳言,避免謠言滋生。三是注重人文關懷,舒緩公眾情緒。事件發生后,400多人生死未卜,家屬揪心,全球關注。在每場新聞發布會上,我們均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家屬的情感與尊嚴,把握好新聞倫理的尺寸,找好個體悲劇和國家力量的結合點,既用事實說話,又體現人文關懷。在前期救人為主階段,通過介紹水下搜救的異常艱難及潛水員官東等人物的感人事跡,重在傳遞“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和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的態度。在后期沉船打撈和搜尋遺體階段,通過介紹科學施救的系列舉措和搜救過程中保護遇難者遺體的搜尋細節,反復強調對遇難者不停止、不放棄,舉辦“頭七”現場哀悼活動等,不斷對外釋放“給逝者尊嚴,讓生者堅強”的信息。通過故事化的表達和情感層面的價值引導,彰顯了人性的力量,也使社會公眾對政府採取的救援措施給予了高度認同。四是及時消除輿情隱患,坦誠公布最終遇難人數。在6月13日確認最后一名遇難者遺體后,獲救人數由最初公布的14人確定為12人,針對船上獲救人數變化可能引發的質疑,我們主動拆除“隱爆點”,在最后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專門進行了更正,並對產生誤差的原因做了實事求是的解釋和說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理解,也沒有引發新的負面炒作。

三、以坦率真誠態度和公開透明原則,周密接待境外媒體採訪

事件應急救援期間,共有67家境外媒體167名記者來到湖北監利,其中不乏國際知名媒體和大牌記者。由於事發現場在江面,境外記者很難進入救援核心工作區進行採訪和拍攝。在中宣部(國新辦)前方工作組精心組織下,我們秉承真誠面對、真心服務、真切回應的原則,先后在6月3、4、5日,連續三天組織境外媒體記者乘船到達搜救作業現場水域,近距離見証了難船起浮、扳正作業和潛水員搜尋的過程,並在船上組織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回答了境外記者的現場提問,還安排潛水員和有關專家接受了現場採訪。同時,在現場條件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為境外媒體提供了午餐和飲用水,既真心對媒體職業表示佩服,也千方百計為記者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這些做法,有效影響和引導了境外媒體的報道傾向和報道基調。一些境外媒體記者表示,能夠到核心區域現場採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並對中國政府這種開放透明、坦誠公開的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法國《世界報》報道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在災難時刻樹立了負責任的國家領導人形象。

四、組織專家進行權威解讀,用專業水准及時解疑釋惑

新聞發言人不是“搜索引擎”,專業知識還需專家進行專業解讀。此次事件涉及罕見極端天氣、船舶檢驗與航行安全及翻扣船體整體打撈救助等一系列專業問題,處理不好極易引起媒體的質疑和公眾的誤解。為幫助公眾了解事發的成因、解讀好搜救方案的選擇,我們先后組織船舶、航道、氣象、救助等領域的18位專家參與到應急宣傳工作中來,通過出席新聞發布會、參加電視專題節目和連線採訪等形式,就氣象成因、航行風險、船舶結構、開孔切割、沉船扳正起浮等專業性問題,進行49次專業解讀,保証了專業知識得到正確解讀,避免了不專業的人解讀專業知識的問題,在回應質疑、化解疑慮、避免炒作、增進共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加強協同配合,齊心協力共同做好新聞宣傳和輿情應對工作

這次“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應對工作,是一次體現社會主義大協作的“國家救援行動”。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各有關方面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綜合施策、科學施救,保障了救援工作的有力高效開展,也為新聞輿論引導工作奠定了根本前提。中宣部(國新辦)統籌協調、通盤考慮、靠前指揮、有力調度,打出了系列組合拳和總體戰,實現了宣傳引導和輿論管理的效果最大化。參與報道的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中央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平台,發揮黨報黨媒的定調作用,用豐富權威的第一手信息搶佔了輿論場,傳遞了正能量。湖北省委宣傳部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精准調控、全程服務,為新聞發布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湖北監利人民小城大愛,滿城遍布溫暖愛心,展現了普通中國人的善良與感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新聞發言人的“道”,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自覺站在人民的立場,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用責任和擔當,傳遞溫暖的聲音,把黨中央、國務院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傳達出去,把對生命的尊重和情系人民的情懷表達出來。隻要堅持了這一點,不管媒體格局如何調整,也不管輿論形態如何變化,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和輿論引導工作都會取得預期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交通運輸新聞輿論工作,努力當好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交通運輸保障。

(責編:董婧(實習生)、盛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