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搭載實踐十號衛星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升空。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這是實踐十號衛星在軌模擬圖。新華社發(中科院供圖)
新華社酒泉4月6日電(記者吳晶晶、榮啟涵)6日1時38分,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實踐十號將在太空中完成19項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力爭取得重大科學成果。
實踐十號衛星首席科學家胡文瑞院士介紹,實踐十號於2012年12月31日正式立項,是我國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中唯一的返回式衛星,也是單次開展科學實驗項目最多的衛星。其科學目標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條件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物質運動及生命活動的規律,並取得創新科技成果。
實踐十號將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環境完成19項科學實驗,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六大領域。其中,8項流體物理和燃燒實驗將在留軌艙內進行,另外11項科學實驗將在回收艙進行。19個項目由中科院11個研究所和6所高校承擔,此外歐洲空間局和日本宇宙航天研發機構各參加了一個科學實驗項目。
據介紹,實踐十號總設計壽命15天,將利用我國成熟的返回式衛星技術按預定程序返回地球,回收艙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
“實踐十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在軌運行和回收將極大地提高我國微重力科學及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為未來空間環境的開發利用提供創新知識,對促進我國空間科學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空間科學衛星工程常務副總指揮、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說。
實踐十號衛星工程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抓總負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制衛星系統及衛星平台﹔中科院力學所負責科學應用系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負責地面支撐系統及有效載荷總體工作﹔運載火箭系統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26次飛行。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