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祭掃時。“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山東、北京、遼寧、重慶、內蒙古、雲南、廣西等地出現墓穴“到期潮”,僅山東、北京、雲南等少數地方對到期墓穴如何續繳費用出台政策﹔在一些地方,到期墓穴欠繳續租費用的情況較多,墓園管理方如何處理無主墓面臨難題。
多地墓穴大規模到期,僅個別地方出台續繳規定
目前,多地出現墓穴到期現象。沈陽骨灰入土植樹紀念林36萬盒骨灰中,超過一半的已經過期﹔山東青島的百齡園公墓、九峰陵公墓等到期墓穴過萬,濟南的玉函山安息園4萬多個墓穴中到期的有1.2萬個左右,其中有2000多個到期后沒有續費,最長的到期后四五年沒有繳費﹔北京的33家經營性公墓中,面臨到期問題的約有10余家,北京八寶山人民公墓6萬多個墓穴中,到期和面臨到期的超過3萬。
墓穴“到期”后續租怎樣繳費?1992年出台的民政部關於公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墓地和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年限原則上以20年為一個周期。2012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明確,繳費到期后的墓穴,群眾申請繼續使用的,公墓經營單位收取的公墓維護管理費由各地價格主管部門依法納入地方定價目錄,收費標准按公墓維護管理的實際成本及合理利潤核定,具體由各地確定。
記者調查發現,墓地到期怎麼續繳、按什麼價格續繳等問題,目前全國多數地區處於政策“真空”,僅有山東、北京、雲南等地出台相關規定,其續租價格、續租周期也不盡相同。
山東採用基層物價部門對具體到期墓園發文件定價格的模式,文件的執行期多為5年。比如,青島物價部門規定,百齡園公墓和九峰陵公墓的期滿墓穴收取每年200元的公墓維護管理服務費,繳費期原則上為5年。
北京市民政局新聞發言人李紅兵表示,如果以傳統方式續租,北京的第一次續租暫定周期為10年,費用目前隻按相關標准收取土地租賃費和墓地管理費兩項,“目前收費特別是管理費用明顯偏低,將等相關政策調整后,再重新確定標准”。
雲南等地對到期墓穴的續租僅有一個原則性的規定。比如,雲南2014年出台的《關於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中規定經營性公墓維護管理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由公墓經營單位自主制定收費標准。
到期墓穴如何續租、處理成難題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地在處理到期墓穴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
——實現生態化改造有難度。《北京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中提出,到期墓穴“原則上不再以傳統墓穴的形式續租”,“對不再續租的墓穴給予獎勵”。北京市民政局殯葬處處長李輝表示,到期的傳統墓穴進行生態化改造是今后鼓勵引導的方向,但並不是搞“一刀切”。
針對北京相關規劃中提出的“對租用合同到期的傳統墓穴,以適當方式進行節地生態化改造”,李輝介紹,目前北京對如何在墓區進行生態化改造還沒有具體措施。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操作層面上實現傳統墓穴的無害化降解處理是個難題,生態化改造可以提升土地利用率,但建材的可循環利用卻幾乎是不可能的。
——欠費墓穴不知如何處理。濟南玉函山安息園是全國最早獲得“續租批文”的墓園之一,負責人孫建軍說,早在2010年,濟南市物價局就專門發文,對期滿的普通型公墓收取護墓管理費最高不超過每月15元,中、高檔型最高不超過每月25元。“由於各種原因,對於到期墓穴,很多時候聯系不到家屬。”
根據《遼寧省公墓管理辦法》,期滿后逾期3個月不繳納的,按無主墓穴處理,但包括沈陽回龍崗墓園在內的管理方都並沒有對過期墓穴按無主墓處理。回龍崗墓園服務中心主任李樹堯說,盡管政策上對無主墓有明確的時間判定,但現在所有過期墓穴依然都保持原狀,連集中遷到骨灰塔都沒有做,就怕將來家屬找麻煩。
——縮短墓穴使用期限公眾尚難以接受。《北京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明確“鼓勵縮短墓穴租賃期限”。不少網友直指,20年到期已經太短,進一步縮短周期更不合適。
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喬寬元指出,墓穴的使用和繳費周期要兼顧土地資源緊缺的現實和百姓的接受程度,居民的代際年齡已經從十幾年前制定使用周期時的20年延長到了30年,使用周期比較短的地方需要尊重社會現實和居民需求制定較長的期限。而在上海、深圳等地墓穴的使用周期在50年乃至70年的,適當研究如何縮短期限很有必要。
墓地緊缺形勢下如何集約使用土地成焦點
多位專家指出,近年來,一些地方對到期墓穴的處理和收費、墓穴的租賃周期等出台政策,這其實是在應對“墓地圍城”困境。《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2-2013)》顯示,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很多公墓出現墓地緊缺。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建設時間較早的墓園面臨大量墓穴到期卻又難以循環利用、儲備土地不足的困境,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甚至不惜毀綠、填湖、私擴。專家認為,為到期墓穴的續租標准和無主墓的處理界定出台細則刻不容緩。
為了應對“墓地危機”,民政部等九部委近日發布的《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明確,“積極推進墓穴循環使用”,“鼓勵家庭成員採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
“家庭成員合葬”與被明令禁止的家族墓有何不同?上海市殯葬行業協會會長王宏階說,家庭復式墓葬是一個“疊葬”的概念,而不是鋪開來的家族墓。目前上海推行的是上下兩層、每層4個,最多可以安放8名逝者,盡管其價格較傳統的墓穴高了20%-30%,但平均計算到每名逝者,其實價格便宜不少。
盡管擁有單價較低和祭掃便利的優勢,但上海家庭復式墓葬推出六年來,僅在試點的數個公墓銷售了150個左右,依然屬於“小眾”。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宣傳不夠和居民接受程度需要提升外,復式墓葬對防水、下葬等技術要求和管理成本較高,公墓經營方往往隻有土地開發進入尾聲、土地緊張的情況下才會對這一更節地的新型墓葬感興趣。
沈陽骨灰入土植樹紀念林經理紀書忠認為,鼓勵家庭合葬在生態葬方面可以先行先試,以生態樹葬和草坪葬為例,其設計就是將骨灰埋於樹下或是洒在草坪上,未來再有親屬亡故可埋於同一地點,但具體如何操作還需要墓園實踐和相關補充政策的出台。(記者周蕊、林苗苗、石慶偉、汪偉、王志、邵琨)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