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題:四部門重拳整肅“醫鬧” 健康醫療秩序值得期待
新華社記者胡浩、董小紅、周蕊
醫療糾紛責任未認定前,醫療機構不得賠錢息事﹔加強警醫聯動﹔涉及死亡事件12小時內上報……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公安部、司法部日前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維護醫療秩序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多項防范和整治“醫鬧”的措施。
這一系列措施能否根治醫患矛盾“頑疾”?屢屢刺激公眾神經的“醫鬧”現象能否有效遏止?
禁止“草草賠錢了事” 整肅“醫鬧”現象
雲南一名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突然死亡,事后家屬要求院方賠償,並拒絕醫療事故鑒定,還連續數日到醫院“鬧事”。最終,院方同意賠償了事。
這樣的事情並非個例。在談及這一問題時,不少醫院負責人都表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精力跟‘醫鬧’耗著,有些不該賠的或多或少也賠了”。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心理,也讓一些患者家屬採取激烈辦法。
雖然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近兩年全國醫療糾紛數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是“醫鬧”依然是縈繞在醫生心頭的大患。
這次的通知明確提出,醫療糾紛責任未認定之前,醫療機構不得賠錢息事。
“滋事擾序人員違法行為未得到制止之前,公安機關不得進行案件調解,醫療糾紛責任認定前不得賠錢等措施,明確規定了醫療糾紛處理的流程。”四川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王東認為,“兩個不得”破除了“醫鬧”想要通過賠錢來滿足訴求的幻想,讓醫療糾紛真正回到依法處理的軌道上來。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認為,文件明確禁止“私了”,需要醫院和患者雙方共同尊重法律程序。“在實踐中,醫療糾紛走法律程序不代表不講人情,在准確鑒定病情和責任的基礎上做判斷,能夠更好保護醫患雙方權益。”
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兼小兒外科主任劉文英認為,有了這個規定后,醫院更有底氣正確處理醫療糾紛。但是,當前醫患之間關系並不理想,醫院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出台可操作的細則,形成一套規范化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
“完善第三方醫療鑒定機構功能,更能讓醫院有勇氣直面醫療糾紛,患者家屬也才能信服,有效避免‘醫鬧’行為的發生。”劉文英說。
加強警醫聯動 迅速應對“醫鬧”
通知提出,健全警醫聯動機制﹔發生傷醫、擾序等涉醫事件,醫療機構要採取果斷措施,保護醫務人員和事發現場﹔對威脅、恐嚇、侮辱醫務人員的,要堅決制止並迅速報警。
“警醫聯動是一大亮點。”鄧利強說,在很多“醫鬧”事件中,安保不能完全發揮作用,這個時候公安機關在第一時間及時介入,避免蓄意滋事、保護醫生人身安全就格外重要。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安全保衛部部長梁海斌認為,警醫聯動可提高突發事件的反應效率和處置成功率,有利於醫患糾紛的提前介入與有效防范,同時對違法犯罪分子可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
通知同時要求,應全面提升醫療機構安全防范能力,特別是區縣級醫院、社區衛生院以及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集中力量針對薄弱環節和重點科室做好防范。
“不難發現,三級醫院、地區性中心醫院是醫療糾紛重點發生地之一。”鄧利強說,這類醫院診療量大、疑難險症多,一旦治療效果與患者預期不符,容易出現矛盾,“這次著重提出對薄弱環節和重點科室做好防范,很有針對性。”
事實上,國家衛計委曾聯合公安部發布《關於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指導意見》,醫院要按照不低於在崗醫務人員總數3%或20張病床1名保安的標准配備。此前,也有醫院做過試點,沈陽市27名公安系統領導被聘為27家三級醫院副院長,武夷山市14家醫院聘請市公安局民警擔任綜合副院長。
據梁海斌介紹,2012年5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聯合成立了“武侯應急處置機動大隊華西醫院中隊”,這支由30人組成的應急中隊,近年來處置了多起突發事件,有效維護了醫院正常醫療環境。
多管齊下根治醫患矛盾“頑疾”
防止和解決醫患糾紛,還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治。
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管理。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做好信息發布及信息溝通工作,醫療機構發生涉醫違法犯罪案件,應當及時將有關情況上報屬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並逐級上報至國家衛生計生委。其中,涉及死亡、重傷或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醫療機構應當立即報告屬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當地綜治組織,並在12小時內上報至國家衛生計生委。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一些醫療機構的行醫行為還有待規范,特別是醫療糾紛的鑒定機構和鑒定程序公信力有待提高。專家建議,探索建立司法鑒定與醫療事故鑒定相結合的鑒定程序,統一機構、統一人員,為醫療糾紛的處理提供更加公正的評判平台。
王東認為,可以建立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在需要做醫療事故鑒定時,隨機抽取並兼顧回避制度。在具體操作方法上,採取合議形式,一並對醫療行為有無過錯,過錯造成的傷害程度進行鑒定,增加醫療糾紛鑒定的公信力。
劉文英等表示,一方面要改進和完善醫院自身的治療環境和水平,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公眾建立科學的醫學理念。“長期以來,公眾對醫學存在過高的期待,一遇到醫患糾紛就情緒激動,一激動就引起對立,一對立就引發沖突。所以,亟待破除對醫學的‘妖魔化’和‘神化’。”
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加強對困難群眾的醫療救助﹔同時,健全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快建立多層次的重大疾病保障體系,以解決患者的后顧之憂。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