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核設施安全,中國在行動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周輖

2016年03月30日01:55  來源:人民網
 

2014年3月,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系統闡述了中國的核安全觀,強調“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時隔兩年,習主席再次出席核安全峰會,充分體現出中國對核安全的重視和對國際安全的擔當。

為支持增進全球核安全,中國付諸了大量實際行動。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對核材料一直實施嚴格的管控,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

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核安保工作,採取了嚴格有效的核安全措施,保持良好核安全紀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宏斌介紹說,在核材料實物管理上,相關部門提出的目標和要求一直是“一克不丟、一件不少”,“這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在核材料管理上的嚴格要求”。

完善法律法規

中國把核安全納入國家總體安全體系,寫入《國家安全法》,明確了核安全的戰略定位。

早在1987年,中國就頒布了《核材料管制條例》,並制訂了實施細則。多年來,中國借鑒或採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安全標准,建立了核與輻射安全法規體系,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這個體系覆蓋了核安全、輻射安全、輻射環境和核安全設備等領域。

《核材料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核材料實行許可証管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放射性物質屬於犯罪行為﹔建立核材料衡算和控制制度﹔要求核材料儲存場所採取嚴格的安全保衛制度,嚴防盜竊、破壞等事故﹔實行核材料管制視察制度等。

健全監管機制

成立於1984年的國家核安全局是中國核安全的監管部門,主要負責核安全、輻射安全與輻射環境的監督管理,擬定相關政策、規劃、法規標准,並組織實施。以核電站為例,國家核安全局對核電站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分階段的監管,分別對選址、設計、建造、運行、退役等不同階段進行審評,並相應頒發廠址意見書、建造許可証等不同許可証件。

為進一步加強核安保監管力度,切實提高核材料、核設施的安保能力和水平,2011年11月,中國成立了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隸屬於國家原子能機構。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積極開展核安保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研究,為核材料管理、核材料與核設施實物保護、核進出口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在確保國家核設施與核材料的安全、提升國家的核安保能力和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

2015年1月,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防科工局聯合發布《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這是三部門聯合推動全行業核安全文化培育與發展的重大舉措,在我國尚屬首次。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郭承站表示,聲明的發布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確保核安全的高度重視。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強化全行業從業人員的核安全文化素養,提升全社會的核安全文化認知水平,對保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促進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聲明發布的同時,國家核安全局還在全行業開展了核安全文化宣傳貫徹推進專項行動。此次專項行動有兩個特點,一是做到兩個“全覆蓋”,即覆蓋全體持証單位,覆蓋所有骨干人員﹔二是落實兩個“零容忍”,即對隱瞞虛報“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劉軍濤)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