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蘊含三大投資機遇

2016年03月22日08:04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蘊含三大投資機遇

  21日閉幕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針對跨國公司關心的“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現場搞起了推銷,直言“中國制造2025”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和發展機會,各國企業家們應把握好三大投資機遇。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時代,產業要發展壯大,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必由之路。”苗圩在年會上說,中國致力於打造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建設制造強國更需要與世界各國企業進行良性互動,在開放中增動能、添活力、創優勢。

  他指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首先帶來產業升級的機遇。中國將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的成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點領域都是高新技術和戰略性產業,也是未來中國產業政策支持的重點。

  他介紹,中國正建立和完善重大產業工程布局協作機制和制造強國產業基礎大數據庫,滾動發布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繪制全國重點產業發展的全景地圖,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決策的參考。盡可能避免發展中的盲目性和無序性,爭取在產業升級大潮中收獲事業和財富。

  “第二個是開放性創新的機遇。”苗圩說,在“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過程中,中國將深化中外制造業的創新合作,積極推動開放式創新、協作式創新,發揮好企業、協會、政府三方面作用,加強與相關國家制造業戰略的對接與務實合作,擴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合作范圍,爭取在標准制定、技術研發、產業合作、園區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推出一批合作項目,共同推動新工業革命成果惠及更廣大人群,為世界帶來更多的福祉。

  苗圩說,第三個機遇來自“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產業國際化布局,將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國將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深化制造業國際合作的重點,進一步鼓勵和引導中國企業到沿線國家去投資興業,支持建立當地的產業體系。

  “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滿園,中國與發達國家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空間很廣闊,通過構建多方協作的平台,‘中國制造’的性價比能夠插上高精尖的翅膀,完全可以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好第三方的市場,實現多方之間的互利共盈。”苗圩說。

  苗圩表示,世界產業技術和分工格局正處在加速調整和變革之中,構建產業新體系是尋找產業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希望與國內外各界開展廣泛交流,擴大雙邊、多邊和區域合作,推動“中國制造”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共同為促進世界經濟繁榮作出新的貢獻。(記者李汶羲、韓潔)

(責編:董婧(實習生)、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