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放大招:推三醫聯動改革 讓百姓用上便宜好藥

張偉

2016年03月22日07:59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原標題:醫改放大招:推三醫聯動改革 讓百姓用上便宜好藥

  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醫療衛生領域格外激動。因為,國家在醫改上“放大招”了。這個“大招”就是“三醫(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普通百姓,對於這一“大招”的關心和期待則更為直接和實在:有了三醫聯動改革,“看病貴”“看病難”就會解決了嗎?

  對於政府來說,這一“大招”的設計初衷和追求的目標更具戰略性考量:既蘊含惠民生,也期待穩增長。

  一個月內,頂層三次力推“三醫聯動改革”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2016年重點工作”時,明確要求“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 “三醫聯動改革”,並將其列入當年工作重點。

  更令各界關注的是,在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之前和之后,關於“三醫聯動改革”各有一次大舉動。

  先是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的2月1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首要議題就是部署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更好服務惠民生穩增長。李克強強調,醫藥產業發展首先是“民生需要”,同時也是“發展需要”。要把加快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更好服務惠民生、穩增長。為此,會議確定了四項旨在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的舉措,其中一項就是:結合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加快臨床急需藥物和醫療器械產品審評審批。

  隨后,全國兩會期間,在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之后的3月11日,被醫藥領域人士譽為“春風吹”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公布。意見指出,實施三醫聯動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一個月內,頂層三次密集動作,且分別以國務院常務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指導意見等高級別、高規格的形式,推出“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頂層設計,引發了各界高度關注。

  “這是個重大政策信號,一方面表明中央政府對醫改要動真格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醫改的艱難性和復雜性。”《中國經濟周刊》總編輯季曉磊分析說。

  3月12日,《中國經濟周刊》和中國經濟研究院共同邀請了醫藥、醫療行業的多位院士、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產業代表和行業政策專家等,圍繞“推進‘三醫聯動改革’ 加快醫藥產業創新升級”這一主題,進行了專題交流和深度探討。

  3月12日,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和中國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加快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專家研討會。《中國經濟周刊》視覺中心 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專家:中國醫改的症結,就在於三醫不聯動

  “醫改是世界難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副總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專題座談會上介紹說,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初參加競選打的就是醫改牌,現在任期屆滿卻依然無果。歐洲的醫改同樣艱難。

  張伯禮院士說,去年克強總理說用中國式辦法解決醫改這一世界難題,醫改重要的問題就是“三醫聯動改革”。三醫,醫療是基礎,它在一線,主要是用藥﹔醫藥產業則是支撐,想用藥沒有藥隻能進口,或者干著急﹔醫保則是導向。三醫聯動的作用並不一樣,各自有各自的任務,三者之間應該是有序的、動態的、協同的,圍繞一個醫改目的——維護老百姓的健康。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宋瑞霖評價“三醫聯動改革”提得特別好,他的表達干脆、直接:“中國醫改之所以尚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症結就在於三醫不聯動。”“我們的部門相互之間掣肘,三醫聯動不僅僅是三個部門的聯動,是三套體系必須聯動。如果三套體系不聯動,就像我畫的這張圖,它實際上是一個皮帶下的三個傳動軸,如果三個輪子有一個不轉,只是飛快地轉一個輪子,那麼,這個皮帶要麼斷了,要麼飛出去,它不可能讓一個輪子轉起來。”他畫了一個簡單的圖示分析說,“三醫各自的現有政策都是孤島,政策碎片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的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坦承,現有的醫保體系,確實存在一些不合理甚至是奇怪的事,“比如醫保負責出錢,卻不出面談判,由國家衛計委談判,但是國家衛計委對藥以談判確定的價格能不能賣出去不負責﹔換我是藥企董事長,談判前我先得頭戴三尺帽,把價格抬高﹔醫院院長最知曉這個藥什麼樣價格進才賣得出去,但他無權參與談判。結果呢?國家衛計委忙的事兒,社保部不接茬,把企業搞得半死。”

  三醫聯動改革的目標:讓百姓用上便宜的好藥,國民健康得到提升

  張伯禮院士用“創新藥進不了醫保”作案例解釋三醫不聯動的弊端。他說,201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凱美納,是建國以來第一個獲得此獎的國產化學藥。與它相同的還有兩種進口藥。同樣的藥,凱美納要比進口藥價格低很多,病人吃了以后,病情得到控制,藥費又低。做到了政府希望的讓老百姓、讓農民吃得起藥、吃得起好藥。

  “但是國產的創新藥不能進入醫保,和進口藥不能平等競爭,對創新藥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和約束,是非常不利的。”張伯禮院士提示說,一是企業研發了新藥好藥,老百姓卻享受不到﹔二是挫傷了藥企的積極性,不願意投資搞創新﹔三是背離了國家重大專項當初研發新藥的目的。“結果是各方都不高興”。

  對於張院士反復強調的三醫聯動改革與國民健康的關系,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機構副主任石遠凱深有感觸,他表示,“自己剛入行的時候,感覺癌症是很少見的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的親戚朋友常打電話咨詢,我發現發現癌症變成了一個常見病、多發病。對老百姓來講,原來是心血管病比較嚴重,現在心血管病治療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其可控性、病人長期生存都做得很好,腫瘤病人面對的情況差很多。”

  而要改善這種情況還是要靠藥物的創新,石遠凱認為,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間設立了醫藥重大專項,國產創新藥有了很大的進步,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正在日益縮小。進入“十三五”之后,中國創新藥研發與國際上差距越來越小,研發熱情越來越高,也會陸續有一些新藥上市。這時候討論怎麼加快中國醫藥產業創新升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及時的。

  如何通過三醫聯動,讓自主創新藥盡快進入醫保,讓百姓享受到療效好、價格低的好藥,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CLCU主席支修益的建議是:給予創新政策支持,營造好的創新環境。“中央對國家科技進步獎非常重視,國家領導人都出席了頒獎現場。但是,給榮譽也要給待遇,英雄有英雄的待遇,五保戶有五保戶的待遇,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應該有一等獎的待遇。不能隻給一個獲獎証書,還要給配套的政策支持,如直接進入醫保,確保讓百姓盡快用上好藥。”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偉 | 北京報道

(責編:申亞欣、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