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王毅。京華時報記者潘之望攝
昨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面對不少記者的尖銳問題,王毅部長在兩個小時的記者會從容淡定,態度鮮明。在回應南海“軍事化”問題時,王毅表示,“軍事化”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戴。而面對中國是否會再來一次“抗美援朝”的問題,王毅表示,中國既重情義,也講原則。
1焦點關注
南海問題
>>談島礁建設
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
記者:中國為什麼不允許外國記者訪問南海島礁?中國南海島礁建設目的是什麼?
王毅:南沙群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隻要是炎黃子孫,都守土有責。中國從來沒有也不會提出新的領土要求。中國在自己的島礁上建設防御設施,是履行國際法賦予的自保權。中國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國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國家,更不是軍事活動最頻繁的國家,“軍事化”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戴。
中國在南海島礁上建設的不僅是必要防御設施,更多的是民用設施,是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等設施建設完成,具備條件后,我們會考慮邀請外國記者去參觀訪問。
作為南海最大沿岸國,中國最希望維護南海的航行自由。在中國和本地區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現在是世界上最自由和安全的航道之一。我想在這裡提醒的是,航行自由不等於橫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攪渾,把亞洲搞亂,中國不會答應,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也不會允許。
>>談南海仲裁案
走調變味的仲裁恕不奉陪
記者:菲律賓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可能作出不利於中國的判決。中方是否感到憂慮?
王毅: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賦予的權利,作出排除強制性仲裁的政府聲明。作出類似聲明的,全球有30多個國家,這些排除性聲明一並構成《公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應得到各方尊重。因此,中國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事。而菲律賓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講理。不僅違背了在中菲雙邊協議中作出的承諾,違背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款的規定,也違背了提出仲裁應由當事方協商的國際實踐。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對於這樣一場走了調、變了味的所謂仲裁,中方恕不奉陪。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開發、管轄南海諸島。我們的先人在這裡世代耕耘、辛勤勞作。我們比任何人都熟悉和熱愛這個地方,比任何人都希望南海和平穩定、航行自由。
在南海這一舞台上,曾有過殖民侵略,有過非法侵佔,現在又有人興風作浪,還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來了又退去一樣,這些圖謀最終都不會有結果。歷史終將証明,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主人。
對外關系
>>談中美關系
美方貿易限制損人不利己
記者:中美亞太地區戰略競爭加劇,對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否有信心?
王毅: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既有合作,也有摩擦,可能是個常態。今天早上我剛聽到一個消息,美國對中國的企業進行貿易限制。這不是處理經貿矛盾的正確做法,損人不利己。我們的工作,就是直面和解決問題,擴大和深化合作,同時努力把摩擦也變成合作。過去雙方在氣候變化上有分歧,去年中美共同促成了巴黎氣變大會的成功。前一段網絡是摩擦,現在雙方建立起一整套對話合作機制。最近海上問題的摩擦多了起來,相信等到美國真正冷靜下來后,雙方完全可以更多考慮如何開展海上合作。
摩擦的根源是美國總有一些人對中國抱有戰略疑慮,總是擔心中國有一天會取代美國。我要強調的是,中國不是美國,中國決不會也不可能成為另一個美國。我們無意取代或領導誰。建議美國朋友更多學習體會一下中國5000年積澱的歷史文化傳統,不要動輒套用美式思維來判斷中國。想清楚了這一點,中美關系的前景就會豁然開朗。
>>談中俄關系
大項目合作積極有序推進
記者: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否面臨挑戰?
王毅:中俄關系是成熟、穩定的。我們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完全經得起任何國際風雲的檢驗,不會因一時一事而改變。去年一年,習近平主席就和普京總統會晤了5次,為中俄關系保持發展勢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兩國間的大項目合作在積極有序推進,東線天然氣管道已開工建設,產能和裝備制造、農業、財金等領域合作也在提速。
中俄經濟互補性強,合作需求大,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一些臨時性因素不會也不可能影響中俄深化全方位合作的大趨勢。
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5周年。我們願大力弘揚條約確定的世代友好理念,把兩國高水平的政治關系優勢轉化為更多務實合作成果,不斷豐富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內涵。
>>談中日關系
日方是典型的雙面人做法
記者:請問您如何看待中日關系的現狀?中日關系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改善出路又在哪裡?
王毅:由於日方在歷史等問題上的錯誤做法,這些年中日關系傷得不輕。盡管在雙方有識之士努力下,兩國關系出現了改善跡象,但前景仍不容樂觀。因為日本政府和領導人一方面不斷聲稱願意改善日中關系,一方面又刻意到處給中國制造麻煩。這是一種典型的雙面人的做法。
中日兩國比鄰而居,隔海相望,兩國人民也有著友好傳統。我們當然希望中日關系能夠真正好起來。但俗話講,治病要斷根。對於中日關系而言,病根就在於日本當政者的對華認知出了問題。面對中國的發展,究竟是把中國當作朋友還是敵人,當作伙伴還是對手?日方應認真想好這個問題,想透這個問題。
2朝核危機
>>談新對朝決議
制裁有必要談判是根本之道
記者:中方如何確保聯合國安理會新對朝決議得到有效執行?如何界定民生和非民生的范疇?
王毅: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也有能力執行好安理會決議,包括第2270號涉朝決議。
對民生的概念,各方應有共識。當然,中方在執行過程中,會本著客觀公正態度,對此進行必要評估、認定和監督。我要指出的是,第2270號決議不光有制裁,還重申支持六方會談,要求不採取任何可能加劇局勢緊張的行動。鑒此,中方認為,第2270號決議需要全面、完整加以執行。制裁是必要手段,維穩是當務之急,談判是根本之道。
目前半島局勢劍拔弩張,充滿火藥味兒。如果緊張加劇甚至失控,對各方都將是災難。作為半島最大鄰國,中方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不會坐視中國安全利益受到無端損害。我們強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半島問題的最終解決,要綜合施策,對症下藥。一味迷信制裁和施壓,實際上是對半島的未來不負責任。為此,中方提出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並行推進的談判思路。
無核化是國際社會的堅定目標,停和機制轉換是朝鮮的合理關切,兩者並行談判,分步推進,統籌解決,既公平合理,又切實可行。
對於其他各方提出的設想,包括以靈活方式開展三方、四方甚至五方接觸等,隻要有利於把半島核問題拉回談判桌,我們都持開放態度。
對朝方推進核導不遷就
記者:中國是否還把朝鮮當成盟國?如果半島發生戰爭,中國是否會再來一次“抗美援朝”?
王毅:中國和朝鮮半島山水相連,休戚與共。中朝關系是有著深厚友好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系。
中國既重情義,也講原則。我們珍視同朝鮮的傳統友好,朝鮮要謀發展、求安全,我們願意支持幫助。但同時,我們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毫不含糊,對朝方推進核、導計劃的做法不會遷就。應當清楚地看到:無核才能和平,對話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贏。
熱點回應
>>關於G20
開成一次提振信心的會議
昨天,有記者問道:今年G20杭州峰會將提出什麼主張?王毅表示,這次杭州G20峰會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全球最受矚目的經濟盛會。將首次把創新增長作為重點議題,期待以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為契機,制訂世界經濟創新增長的新藍圖,合力把世界經濟拉上強勁復蘇之路。推動G20成員率先制訂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行動計劃,帶動全球范圍的包容、聯動發展。相信這次峰會一定能開成一次提振信心的會議。
>>關於領事保護
預防性領保是今后方向
王毅指出,去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增長了近10%,突破1.2億人次,給海外領事保護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坦率地講,我們資源有限,手段不足,能力建設也亟待加強。僅過去一年,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就處理了8萬多起領保案件,平均每天處理235起,每6分鐘就有1起。王毅說,事先預防而非事后補救,才是最好的保護。預防性領保將是我們今后的方向,比如加強安全防范意識的普及、在有條件國家設立警民合作中心、聘用當地領保聯絡員等,要把領保工作關口向國外前移,縮短領保反應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會場亮點
網友首次參與提問:中國外交都在忙什麼?
昨天在發布會最后一個問題,則由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替網友提問,這也是外交部記者會上首次有網友參與的提問。
對於網友的問題,中國外交究竟在忙什麼呢?跟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關系嗎?王毅外長侃侃而談,並簡單列舉了一個中國故事。
王毅說,中國外交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獲。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三年來,習近平主席20次出訪,相當於環繞地球飛行10圈。所到之處都刮起強勁“中國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人的腰板越來越硬。
王毅表示,中國外交不僅“高大上”,而且“接地氣”。中國的領導人,甚至我們的主席、總理都在出訪期間親自做“講解員”和“推銷員”。他們心裡想著的是國內的發展建設,裝著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王毅表示,中國外交今后還會越來越忙,服務和支持國內發展的力度會越來越大,老百姓從中分享的紅包也會越來越多。
專家點評
靈活表達打破外交工作神秘化
外交部前禮賓司代司長魯培新分析,最近幾年,中國外交更貼近廣大民眾,同時,公民也更關心中國外交行動和外交政策,此次王毅部長發布會主要體現外交為民的特點,更有親和力。他解釋外交工作是給老百姓創造了解世界、出國旅游的條件,海外華人出現什麼問題有祖國撐腰,是海外公民的保護傘。
同時,面向群眾共同參與的提問,擴大了記者會的時空范圍,不再局限在梅地亞新聞中心,上升到新媒體網絡層面,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發言人陸慷摘取的網友問題非常具有代表性,“空中飛人”到底在忙什麼,是廣大網友最想了解的,民間老百姓很贊賞這種做法。
王毅記者會的回答既有原則也體現靈活。對於當前國際復雜形勢,外交部長並沒有被難倒,而是採取靈活辦法來解答記者提問。對於不好回答的問題,王毅並沒有拒絕,沒有體現出“無可奉告”,而是把中國原則性闡述得很清楚,徹底打破過去外交工作的神秘化。有了渠道,老百姓與外交工作的溝通不再是障礙。
同時,王毅的回答也體現中國大國外交風范。如今中國在世界舞台中心更有發言權,用很豐富的語言把中國立場擺在世界面前,也是一種睿智的表現。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背景下,外交部這種記者會的表達形式,可供其他部委和省政府相關負責人做參考,作為他們應對媒體輿論監督的借鑒。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