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實現“四個中高” 有能力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

張佔斌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年02月22日08:41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張佔斌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5年以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多,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面對前所未有的各種困難,黨中央、國務院牢牢把握改革發展主動權,精心施策破解各種難題。2015年經濟增長形有波動,但勢仍向好。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實現了“四個中高”。

一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初步核算,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7.6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四季度增長6.8%。雖經濟增速“破七”,但6.9%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一枝獨秀”。

二是經濟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2015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0.0個百分點。同時,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尤其是“中國制造2025”的加快推進,三維(3D)打印、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變革,助推中國經濟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

三是經濟質量瞄准中高級方向。2015年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尤其是在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總量逐步向市場需求和環境承載力方向靠攏,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超過1200萬人,隨著“雙創”的引領,我國經濟運行實現了就業總量和質量的“雙提升”。

四是經濟福祉穩居中高收入行列。2015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其中,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1928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7%。以GDP為67.67萬億元進行核算,我們的人均GDP水平已經超過78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穩居中高收入行列。

保持和實現“四個中高”,既表明了我國政府駕馭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斷提升,也表明了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彈性和潛力。事實告訴人們,中國經濟穩定在合理區間,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國際上有些唱衰中國經濟的言論,不符合中國的實際,在事實面前,這些不靠譜的言論不攻自破。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正處於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改革的困難和挑戰不斷凸顯。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美國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還在加深,一些國家爆發經濟危機的風險依然存在。2016年作為我國“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鞏固現有的“四個中高”成果基礎上,既要保持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更要關注就業、收入、環境等事關發展質量效益和民生質量的指標。我們會面臨更多的新問題和新矛盾,風險也很大,要高度重視。既要遇事沉著、保持定力,也要如履薄冰、居安思危。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力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穩定在7%—6.5%區間,不少研究機構和專家估算有可能在6.8%—6.7%左右。從具體策略上看,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責編:盛卉、肖紅)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