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在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研究所發光專業就讀研究生的江風益有一個“發光夢”——為人類發展新光源。
29年后,成為南昌大學教授的江風益在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榮譽証書。他所率團隊研發出的“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一種新光源。江風益也實現了用中國創新照亮世界的“發光夢”。
江風益(中)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 南昌大學供圖
作為科學家:需實事求是 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而江風益團隊所研發的“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中唯一的一等獎。該項目公開發明專利150項,其中已授權的有68項,大大推動了中國乃至世界半導體學科的發展。
在南昌大學校園裡一座五層老建筑中,坐落著具有世界一流實驗設備的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但在1993年時,那只是江風益靠60萬元學校貸款籌備的發光材料制備實驗室。在科研的起始階段,江風益在“一窮二白”的局面下,不得不面對“資金短缺”、“人才流失”等諸多問題,其他大學甚至國外研究所也曾向他拋出“有優越研究條件、豐厚年薪工作”的橄欖枝,然而江風益毅然選擇堅守,甚至一度辭去行政職務,夜以繼日地做實驗。2000年,在1200多次的試驗后,江風益的團隊終於成功研發出藍光LED外延材料和藍光二極管。
2003年開始,江風益走上專攻硅襯底LED的創新之路,並在3000多次的試驗后,於2006年成功研制出硅襯底藍光二極管材料及器件,破解了LED產業發展中的世界難題。之后,江風益及其團隊推動研究成果產業化,成為產學研合作、科研成果轉化的成功典范。
從事研發工作十多年來,江風益所領導的團隊遇到了無數困難,但是他們披荊斬棘,最后大獲成功。江風益說,在科研道路上,無法預知前路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唯有保持信心,艱苦奮斗,實事求是走好每一步,方能有所突破。江風益也強調,“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做好科研也需有自己的思路,需要敢於創新。”
江風益在實驗室中。 南昌大學供圖
作為共產黨員:有責任有義務為黨和人民多做點有益的事
江風益出生於江西余干縣一個農民家庭,從吉林大學本科畢業后,熱愛家鄉的他放棄了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的機會,回到當時的江西工業大學(南昌大學前身)任教。1987年,他前往中科院長春物理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學位,畢業后沒有選擇繼續讀博或留在研究所工作,仍然義無返顧地回到了家鄉。
在紅色土地上出生、成長的江風益血脈裡也流淌著紅色基因,父母都是共產黨員,他也成長為一名黨員。江風益說,紅色革命精神與科學精神有著相通之處,他在科研工作上的成功也源於紅色精神的激勵。
“我曾赴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習,深入了解和學習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革命精神與科學精神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科研之路不是平坦的康庄大道,必須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從事科研工作必須勇於創新,因而必須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科研的成功不能依靠一個人,而要依靠整個團隊,因而必須依靠群眾,最后勇於勝利。” 江風益說。
科研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而江風益卻甘之如飴,一往無前。江風益說,“我是農家子弟,家境貧寒,在黨和人民的幫助下我才上了大學。沒有黨的教育,沒有黨的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有義務為黨和人民多做點有益的事。”
作為教師:希望做一個“發光的材料” 照亮學術道路上的后來人
從1984年開始,江風益從教研室的助教成長為教授,如今也是帶領50多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一同奮斗的博士生導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江風益在科研上對他們嚴要求、嚴把關,而在生活上對他們關懷備至,愛護有加。
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江風益總會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帶領學生舉行科研討論會,給他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議﹔在爭取到課題后,江風益總是都分給年輕教師,讓他們當課題組組長,練膽子,長經驗﹔發表論文時,江風益也總是將學生的名字放在自己名字的前面……
希望通過科研為世界帶來光明,江風益也希望自己能做一個“發光的材料”照亮科研道路上的后來人。江風益說,看到自己的學生取得成績,比自己取得成績還要高興。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科研事業后繼有人。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