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庚往事:打破大鍋飯,他為4分錢驚動中南海

2016年02月01日06:06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袁庚往事:打破大鍋飯,他為4分錢驚動中南海

  1984年1月28日,鄧小平視察蛇口工業區時,袁庚向鄧小平匯報工作。(資料圖片)

  改革開放馬前卒袁庚走了,改革仍在進行

  在深圳蛇口港附近的路口,一塊棕紅色的標語牌立在一片綠地中。上面有幾個金色的大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今天的年輕人,很少有人會想到,30年前,這塊標語牌在豎立之初,曾經引發了怎樣的風波。市場的身影頭一次回歸這片土地,與之伴隨的是改革者的欣喜,以及更多人如臨大敵的警惕。

  “我就是准備戴帽子的,有人說這是資本主義的口號。”30年前,面對前來視察的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蛇口工業區的創始人袁庚這樣說。

  在它以北兩公裡,是另一塊綠色的標語牌。金色的8個大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深圳對20年前那場關於“姓資姓社”討論的響亮回應。

  這兩條標語,至今響徹大江南北。標語的創作者,是有著“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企業創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等諸多頭銜的袁庚。

  1月31日,是當年中央批准蛇口成立的日子,而它的締造者袁庚,於這天凌晨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歲。

  這位世紀老人的一生足夠傳奇,他經歷過中國面向西方學習,救亡圖存的時代﹔而后又經歷了國家革命、運動、封閉和重新融入世界的全過程。

  世上再無袁庚,改革仍在進行。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啟蒙大師們集體遠去的時代裡,也許我們需要銘記的,是袁庚常常提及的,向前走,莫回頭。

  袁庚出生於1917年,是廣東省寶安縣大鵬鎮人,原名歐陽汝山,曾用名歐陽珊、袁更,因解放初期出國護照上誤寫為袁庚而沿用至今。

  他前半生是個高級情報員,在東江縱隊塑造過如諜戰小說般精彩的傳奇故事。為了逃脫日軍追捕,他曾抱著女隊員在荔枝林中躲了七天七夜,其間依靠荔枝度日。

  他的后半生,在“拜金”和“挑戰國家體制”的罵名中分辨中國走向,主政蛇口開放經濟,探索政體改革,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創了先河。

  傳奇人生

  袁庚一直是個既被低估,又被賦予太多光環的人物。被賦予光環,是因他在人生的中后期成功推進了一系列改革,開啟了一個改革年代的序幕。他曾經的努力和嘗試,注定要載入史冊。在如今,緬懷袁庚和他所代表的改革年代,是為繼續改革積蓄動能。

  前半生:“情報干將”

  曾破獲暗殺周恩來、劉少奇案

  在袁庚99年的人生裡程中,他曾加入東江縱隊,在東江兩岸和港九地區積極開展抗日游擊戰,也曾在新中國建立前后的情報戰線上立下杰出功勛。

  作為出色的情報人員,袁庚在“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裡發揮了重要作用。“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指的是1955年4月11日特務發動的一起暗殺周恩來的恐怖襲擊。原定乘坐“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去參加萬隆會議的周恩來,在登機前突然秘密改變行程,暗殺陰謀因此未能得逞。破獲這起暗殺背后的功臣,就有袁庚。根據他得到的情報,周恩來臨時改變行程,逃過一劫。

  而袁庚的情報生涯裡最顯著一戰,是1963年破獲特務刺殺劉少奇案。1963年,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訪問柬埔寨,此時,袁庚已調任中央調查部一局副局長,分管東南亞工作。當時,袁庚組織華僑積極分子隊伍對特務進行跟蹤監視,破獲了特務組織“代號P012”欲在柬埔寨制造爆炸暗殺劉少奇的全盤計劃,這也成為袁庚情報生涯的代表性戰役。

  然而,真正讓他為國人乃至全球所知曉的,是1979年深圳蛇口工業區的誕生。

  后半生:“蛇口神話”

  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山炮”

  1980年3月,袁庚出任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30多年后,人們感嘆:蛇口工業區是“中國特色的經濟特區雛形”,蛇口工業區“炸山填海”的一炮,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山炮”。

  回顧那段歷史可以看到,正是因為有“殺出一條血路”的改革氣魄,袁庚領導下的蛇口工業區才真正成為“一根注入外來經濟因素,對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寶貴試管”。

  袁庚主政下的蛇口在短短數年間,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風雲大幕。從打破大鍋飯到招商引資,從住房商品化再到全國人才招聘,在1979到1984的幾年中,蛇口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而這些“第一”也多數沉澱成為當下中國市場經濟的常態。

  退休后:拒絕神化

  改革精神:“向前走,莫回頭”

  1992年12月,離休后的他在深圳濱海花園小區開始了練字閱報、深居簡出的晚年生活。不過,他始終被外界所關注,並屢屢以改革先鋒的身份被提及。

  但他一直拒絕將自己神化,極度淡漠自己改革拓荒的歷史功績。在採訪者面前,他總結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場木偶奇遇記,常在採訪者離開前囑托對方:“向前走,莫回頭”。

  他離休后的第一次遠行發生在1998年12月13日,這一天,他前往廣州參加了深圳改革另一巨擘梁湘的葬禮。梁湘曾是他改革陣線上的同僚,二人有過意見沖突。但在2005年時,他承認自己與梁湘之間有關深圳經濟特區該大該小的爭論,是自己錯了。

  2006年,在一次摔跤后,他的記憶力開始衰退。為防止他大腦萎縮,家人同他打麻將。他有時會耍些小聰明,冒險從牌友那裡偷牌。被抓住后,開懷大笑,時常抵賴:牌有何偷不得,規矩就是拿來破的。

  2008年9月,他乘輪椅觀看《春天的故事》展覽,最后一次在公眾場合開心地與前來拍攝的記者開玩笑。

  此后,老年痴呆症逐漸吞噬了他的記憶與行動。2016年1月31日凌晨3時58分,他在深圳蛇口——他曾開啟改革開放事業的地方,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他這一生獲得很多贊譽:“近代招商之遺脈,當代深商之肇始”﹔“改革開放的馬前卒”,“先鋒大將”、“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的第一人”﹔“中國改革的啟蒙大師”,他“以晚年政治生命孤注一擲換來中國改革試管的成長”。

  在朋友眼中,他是一個“偉大的英雄,但不被熱愛,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他說過很多絕妙的語言,成為時代的燈塔。生前最廣為人知的一句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而現在,時間對他不再有意義。

  六破難關

  “凡批評我的文章,都可以照登”

  最著名的“深圳人”袁庚昨天逝世了,他留下的傳奇遠不止“時間就是金錢”這句金句。袁庚之所以能成為傳奇,還因為他在改革中務實的態度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他一生流傳下來的改革段子很多,我們選取了6個有代表性的小故事,一起來看看改革開放初期,袁庚是怎麼面對困難和挫折的。

  1“有些東西要敢於接觸”

  在突然接到交通部黨組通知要赴港參與招商局領導工作前,時年61歲的袁庚正思謀著“船到碼頭車到站”回家養老。是交通部部長葉飛的一句“願不願到香港招商局去打開局面”改變了袁庚的心意。

  對於喜歡挑戰、在戰爭和地下工作中度過前半生的袁庚來說,“打開局面”這四個字比“養老”迷人多了。

  1978年6月,和袁庚並肩作戰的招商局同事們用“像一頭靈敏的獵豹”形容初至香港的袁庚。時任招商局辦公室副主任的梁鴻坤記得,袁庚曾要求他帶自己看一部香港風月片。因為怕被熟人發現,梁鴻坤七彎八繞領著袁庚鑽進灣仔利舞台電影院。這是一部拳頭加枕頭的爛片,還沒看到一半,袁庚拉起梁鴻坤就走,在電影院門外,沖著梁鴻坤說:“有什麼了不起的,結婚也就是這樣子!”

  后來,袁庚告訴梁鴻坤:有些東西要敢於接觸,你才敢於批評嘛,老是說那個東西壞,你不了解,你怎麼知道那個東西壞?這樣的“敢於”很快就在袁庚的工作中體現。

  2“四分錢驚動中南海”

  1978年10月,袁庚被任命為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全面主持招商局工作,也就在這一年,他向中央建議,在深圳寶安設立蛇口工業區,提出“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企業投資以外資為主,產品市場以出口為主”的方針,從此,他開始在大幕漸起的改革開放中鼎立潮頭。

  當時的蛇口是一個逃港風潮的前沿陣地。當時,袁庚改變蛇口貧窮落后面貌的願望顯然是極其強烈的,建立蛇口工業區的報告上報之后,他還沒有等中央批復,就開始了工業區的前期准備工作,以至於對他“搞獨立王國”“獨斷專行”的告狀信一直都沒有斷過。

  袁庚這種大膽的作風,當年給身邊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蛇口工業區的創辦過程中,袁庚秉承的正是這種敢於冒險的精神。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業區正式啟動。一開始工人們干勁不高,每人每天8小時運泥20車到30車,為了刺激干勁,工程處決定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制度,每天55車定額,每車獎2分錢,超額每車獎4分。工人們干勁大增,一般每人每個工作日運泥達80至90車,干勁大的甚至達131車。

  這種作法很快被上級部門勒令停止,袁庚急了,請來新華社記者寫內參,直接送到胡耀邦的案頭,僅隔一天,蛇口的工地上就恢復了定額超產獎。隨后的1983年7月,在袁庚的推動下,蛇口工業區率先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實行基本工資加崗位職務工資加浮動工資的工資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分配制度。

  3“大不了回秦城去”

  創業初期,袁庚和他的大將們遭遇的艱難可想而知。1981年底,在招商局發展部的年度總結匯報中,對外招商引資的數目為零,袁庚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他說:“沒有人來投資,工廠辦不了,追究下來,我會負總責的。大不了,了不得,回到秦城去。”原來,袁庚曾經被誣陷為“美國特務”,在秦城監獄一呆就是5年,后來被中央平反。

  4“我是准備戴帽子的”

  但是,更大的壓力來自於輿論。“父親那時其實是在與他的同代人斗爭。”袁庚之子袁中印說,當時全國聲討深圳,連袁庚的許多東縱老戰友都嚴厲指責他。

  因為袁庚的種種舉措在當時顯得確實太過“驚世駭俗”,比如,他當時提出了著名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兩句口號,便引起過很大的爭議。

  據袁庚的多年老友、南山區前宣傳部部長陳禹生回憶,這兩句標語來自袁庚在香港工作期間的一段經歷。當時袁庚與一位香港老板談生意,要買下一棟價值幾千萬元的樓房,雙方周五下午兩時簽約,之后一起吃晚飯。但這名香港老板婉拒了會餐,因為他要馬上把錢存入銀行。因為星期六、星期天是假期,不能存錢,如果把2000萬元星期五3時放到銀行去,以當時的浮動利率14%來算,會多出幾萬元錢。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袁庚,被他認為是赴港學習的“第一課”。1981年3月,在一次工業區干部會議上,袁庚第一次宣讀了一句后來廣為流傳的口號。口號當時有六句話:“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顧客就是上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頓時,這句口號成了“姓社姓資”爭論的火力集中點,以至於,寫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標語牌后來曾多次在蛇口工業區豎起,又被拆下。袁庚后來說:“寫這標語時,我是准備‘戴帽子’的。”

  直到1984年1月,鄧小平視察蛇口時肯定了這個口號,圍繞著它的爭論才漸漸平息下去。

  5不允許蛇口出現以言治罪

  類似的爭議還有一件很典型,那就是后來被稱為“蛇口風波”的事件——當時在一場有關新時期青年思想工作的大討論上,有專家認為,個別前往深圳的人,來此地的目的不純,是為了在別人創造的財富中撈一把。在場蛇口青年則認為,淘金者賺錢,未觸犯法律,並無過錯,且淘金者客觀上也為蛇口的建設出了力。

  這場爭論后來被以《“蛇口座談會”始末》為題,整理報送中央和有關單位領導。整理者認為,“有責任把個別青年的錯誤言論實事求是地反映出來”

  對此,袁庚引用了伏爾泰的一句話“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對那位被追問姓名並上了什麼材料的青年人,我們一定要加以保護。即使他的發言有什麼不妥,也不允許在蛇口發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6面對批評,他批示一字不改

  當時,《蛇口通訊》登載了一篇周為民的文章,直接向袁庚本人開炮,“就批評他工業區原來開發發展起來了,現在進入管理階段,你管理得一塌糊涂,這個責任你要負。第一炮就是向袁庚開的,總編輯覺得這是向袁庚開的,他向袁庚請示,到了袁庚那裡,袁庚不在,他就把稿子放到袁庚的家裡,后來袁庚把稿子看了,他做了批示,說這種凡是批評工業區領導的稿子一個字都不改,照登。”陳禹生回憶道。

  曾任蛇口工業區企業管理室主任的余昌民當時便參與籌備,構思細節。他回憶道,當時袁庚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搞選舉的意思,就是不能讓某位京官或者某個公子到蛇口作威作福。”

  袁庚語錄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大鍋飯”是使懶惰的人剝削了勤奮的人,愚昧者剝削了聰明人,沒有知識的人剝削了有知識的人。

  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局長、處長的職務。你干什麼工作,根據工作需要,量才使用。至於內地定的級別,也放在檔案裡凍結起來。等到你到別處另有高就的時候,就把你的檔案帶走,也許那裡承認你是個什麼“長”和原來的級別。

  要讓干部能上能下,變成正常的。今天你干這個經理,明天你下來讓別人上去,是正常的,但是我們許多人把這看作不正常。把不正常的東西變成正常就是改革。

  現在我們掌權了,倘若不能嚴於律己,就有可能被權力所腐蝕,到時候,干部就不再是人民的公仆,而成了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了。

  眾說袁庚

  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悼念袁庚,中國現代開放改革先鋒,時代楷模!

  《袁庚傳》作者涂俏:沒能寫完《袁庚傳》令我很遺憾

  大概一周前,袁庚的兒子袁中印給我打電話,說這次可能情況不妙了。因為寒潮來襲,他擔心袁老挺不過去。但這些年,我聽到的類似的消息太多了,每一次大家以為袁老快不行時,他總能咸魚翻身挺過去,所以一開始我沒當回事,覺得肯定又是一次“狼來了”。

  我早些年想拍他的紀錄片,但想著袁老還健在,有的是時間拍,就先拍梁湘。沒想到,31日上午看新聞,發現他真的去世了,這一下太突然了。

  2013年,我跟著去拜訪袁老。看到老頭縮得那麼小,我大哭了一場,那是我最后一次見到袁老。

  遺憾的是,我沒能趕在他去世前將《袁庚傳》的三卷書寫完,目前已經寫了10萬字,但我的計劃是30萬字。即便我把書寫出來,他也已經看不了了。

  《深圳晚報》供稿綜合新華社、《中國青年報》等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