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 聽民聲:“隻要有太陽,我們就有收入”

2016年01月25日13:05  來源:新華社
 

  春節前讓劉軍偉高興的是,不僅殺了200多斤的年豬,還有家門口的光伏板。“這個黑黝黝的板子,每年能給我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劉軍偉樂呵呵地說。

  劉軍偉家門口的光伏板,是國家正在實施的光伏扶貧項目之一。2014年底,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決定開展光伏發電產業扶貧工程,在甘肅、安徽等6省30個縣開展首批光伏扶貧試點,劉軍偉所在的通渭縣馬營鎮油坊村成為甘肅的光伏扶貧點之一。

  “通渭縣共有光伏扶貧戶200戶。”通渭縣發改局副局長楊建宏說,“都是精准扶貧的建檔立卡戶,一次性覆蓋全村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每戶裝機3000瓦。”

  據了解,光伏扶貧工程主要是在貧困縣內為符合扶持標准的貧困戶安裝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貧困戶通過上網售電,直接增加收入。

  “油坊村有光伏扶貧戶73戶。”馬營鎮鎮長馬宏忠說,“都是利用院內外空地就近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或者貧困戶聯合就近利用荒山荒坡、道路兩側、綠化用地等空間,建立小型光伏電站。”

  劉軍偉的光伏發電設施就建在自家門口,去年底並網發電。“3000瓦的光伏設施,每天能發電10度左右,一年就是3600多度。每度電按照0.95元計算,年收入超過3000元。”劉軍偉說。

  “3000元的發電收入,能佔到貧困戶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馬營鎮華川村村支書張元珍說,“對貧困戶來講,這是一筆很大的收入,基本的日常開銷生活花費就夠了。”

  記者了解到,每戶3000瓦的光伏發電設施,總投入是2.4萬元,每個農戶隻掏了2000元,其余2.2萬元都是政府的扶貧資金和新能源企業籌集的。由於村級分布式光伏電站分散在各村落農戶,點多面廣,為了確保農戶的光伏發電量全額上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投入資金對農村電網進行了升級改造,對每家每戶的電源接入點進行了規劃設計,加裝了保護、通信、計量等手段,制定管控措施,確保用戶的用電安全。

  楊建宏表示,光伏扶貧工程體現了能源精准扶貧,實現了扶貧開發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劉軍偉說:“光伏產業比較穩定,隻要有太陽,我們就有收入。(趙寬坡、連振祥)

(責編:董婧(實習生)、肖紅)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