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的本質是權力出軌、越軌"

2016年01月25日08:12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編者按: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近日出版發行。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的重要論述,本網摘登書中內容,敬請關注。

  中醫有一句話,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我們一直強調標本兼治。治標,對腐敗分子能夠起到懲治、震懾、遏制作用,突出“懲”的功能。治本,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對腐敗現象能夠起到預防、阻攔作用,重在“防”的功能。在腐敗存量比較大的情況下,隻有以治標為先,才能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勢頭。同時,這也倒逼我們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6月26日)

  中外經驗告訴我們,隻有堅持依法嚴厲懲治、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和威懾力,堅持完善法規制度、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和預防作用,堅持加強思想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意識和思想道德防線,才能有效鏟除腐敗現象的生存空間和滋生土壤。要貫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加大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力度,把中央要求、群眾期盼、實際需要、新鮮經驗結合起來,本著於法周延、於事有效的原則制定新的法規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規制度、廢止不適應的法規制度,努力形成系統完備的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6月26日)

  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關鍵是制約和監督權力。腐敗的本質是權力出軌、越軌,許多腐敗問題都與權力配置不科學、使用不規范、監督不到位有關。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要圍繞授權、用權、制權等環節,合理確定權力歸屬,劃清權力邊界,厘清權力清單,明確什麼權能用、什麼權不能用,強化權力流程控制,壓縮自由裁量空間,杜絕各種暗箱操作,把權力運行置於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監督之下,最大限度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6月26日)

  要堅持宏觀思考、總體規劃。要抓緊完善反腐倡廉的基本法規制度,修訂廉政准則、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行政監察法,研究制定派駐紀檢機構工作條例、紀律審查工作條例等。既要注意體現黨章的基本原則和精神,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也要同其他方面法規制度相銜接,使實體性法規制度和程序性法規制度、綜合性規定和專門性規定、下位法規制度和上位法規制度相互協調、相輔相成,提升法規制度整體效應。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6月26日)

  要系統完備、銜接配套。要立治有體、施治有序,零打碎敲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搞了不少制度性規范,但有的過於原則、缺乏具體的量化標准,形同擺設﹔有的相互脫節、彼此缺乏銜接和協調配合,形不成系統化的制度鏈條,產生不了綜合效應﹔有的過於籠統、彈性空間大,牛欄關貓,很多腐敗問題不僅沒有遏制住,反而愈演愈烈。要把反腐倡廉法規制度的籠子扎細扎密扎牢,必須做到前后銜接、左右聯動、上下配套、系統集成。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6月26日)

(責編:董婧(實習生)、肖紅)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