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永清“土地銀行”讓農民“坐地分紅”

2016年01月25日08: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24日,76歲的周樹華領到了15000元的土地“紅利”。他是河北永清經濟開發區大麻子庄村村民,五年前以自家的5畝半土地入股了“土地銀行”。

  手裡攥著錢,眉開眼笑的周樹華和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以前種玉米、花生,一畝地純收入也就500多塊錢。自打入了‘土地銀行’,我們老兩口每人每月有100元補助。今年是入股的第六年,股息就有一萬多塊。你說,種什麼抵得過土地入股好?”

  “坐地分紅”讓農戶旱澇保收。2015年,共有1680戶農民享受到入股的好處,光是到手的“紅利”就達4500萬元。截至2015年底,永清經濟開發區內已有86%的農戶入股“土地銀行”。

  土地入股是怎麼回事?這得從十年前說起。2006年3月永清經開區(原名永清台灣工業新城)始建,7.59平方公裡的規劃區內土地貧瘠,人均耕地不少,但經營收入低。聽說劃歸經開區,農戶都高興。

  按常規做法,農民可以一次性領走征地補償款。一輩子種地的農民一下子拿到幾十萬,除了存銀行,沒有別的門路“讓錢生錢”。雙營村村支書李瑞林為此憂心忡忡。

  讓農民一次性拿走補償款,還是給農民長久的保障?

  “當時,我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成立一家土地銀行來幫農民統一經營土地。”永清經開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華彬介紹,經過充分調研籌劃,2011年寶島土地銀行成立,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對規劃區內集體土地進行股份制改造,對托管土地集中經營。

  “按當時的征地區片價,每畝補償款是3.2萬元,也可以把錢入股土地銀行,每畝地一年的股息能拿到1792元。股息五年一漲,今年正是第六個年頭,每畝地漲到2292元。這不,光是2015年的紅利就發了10天,4500萬呢。農戶都細算過賬,覺得土地入股合算!”見証了五年來的變化,寶島土地銀行工作人員蒼洪志很有感觸。

  楊華彬說:“由專業的投資公司把農民的股金投資於穩健、安全的商業物業上,農民得到的是‘坐地生金’的商鋪,一鋪養三代,確保年度收益穩定。入股土地銀行后,農民每年的綜合收益為一畝地3000元左右。”

  園區健康發展是土地銀行收益穩步增長的源頭活水。截至2015年底,永清經開區累計簽約服裝生產企業670余家,建成和在建企業60家。5萬個檔口的服裝批發市場、十幾萬的從業人口,讓永清經開區活力四射,以“農村-園區-城市”為特征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初見雛形,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變為現實。(宋敏濤 劉冰 張泰源)

(責編:董婧(實習生)、肖紅)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