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副中心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不低於中心城區

馬北北

2016年01月24日08: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建設行政副中心不是圈地建新城

  本報北京1月23日電(記者馬北北)今天,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聞發布會。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設成為北京兩會代表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介紹了北京通州副中心和市行政辦公區規劃的有關情況。

  關於為什麼在通州副中心選址建設市行政辦公區,黃艷說:“加快通州副中心和行政辦公區建設,不是現在才提出來的,而是經過了長時間醞釀和深入思考。從上世紀90年代起至今,對通州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探索,經歷了衛星城、重點新城、城市副中心等發展階段,《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中也明確提出要在通州預留發展備用地,作為未來行政辦公用地使用。因此,聚焦通州、建設通州副中心的提出,不是擴張式圈地建新城,而是在20多年來發展基礎上的優化和升級。”

  關於通州副中心的功能定位,黃艷指出: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要求,通州副中心功能定位為北京市行政集中辦公區、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即重點建設行政辦公及與之配套的城市功能,並推動區域一體發展、帶動城鄉統籌發展,將副中心建設成為城市建設的“典范”和國際一流宜居之都的示范區。

  黃艷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為通州副中心建設提供了重大戰略契機,通州副中心建設有利於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有利於北京整體空間布局的優化。當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明確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背景下建設通州副中心,有利於調整單中心的空間布局,構建“一主一副”的城市空間格局,減少對中心城區的向心引力,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在東部地區,促進副中心與順義、亦庄、大興、平谷、懷柔、密雲等郊區新城及廊坊市北三縣等地區協調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和功能統籌,做好職住匹配和產業上下游聯動,共同建設大型生態廊道和基礎設施,減少同質競爭和重復建設,提高發展效益和質量,促進北京城市整體空間布局的進一步優化完善。

  針對記者提出的通州副中心的建設會不會出現“攤大餅”現象,黃艷表示,通州副中心規劃是一個創新的規劃、改革的規劃,通過創新規劃理念和建設模式,改革以往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為副中心高水平發展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和管理平台。

  首先,創新規劃,建立區域協同機制和規劃管控機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積極向中央爭取跨界城鎮群建設的試點政策,推動與廊坊北三縣共同編制跨區域規劃,實現規劃一張圖,做好協同發展和共同管制。

  其次,改革實施規劃方式,實現副中心的職住均衡發展。創新就業與住房對接政策,規劃居住社區主要為本地就業、城鎮化配套,為本地城鎮化居民、就業居民提供各類政策性住房,包括定向公租房、安置房、定向限價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等,確保遷入通州的就業人員就地職住均衡。

  第三,改革建設模式。在技術和標准上,集成應用新技術,成為城市建設的標杆示范。採用國際一流的綠色標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綜合管廊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等﹔在建設時序上,就業、住房、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同步建設,配套完善。

  黃艷向記者們展示了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的美好規劃: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堅持國際一流的綠色標准,建設“多河富水藍網穿插、大尺度綠色空間環繞”的生態格局。大力治理提升水環境,讓通州成為清潔水環境建設和海綿城市的典范﹔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和生態紅線。建設大運河森林公園、東郊森林公園、運河國家公園、潮白河國家公園、順義三河國家公園等五個大公園﹔實現綠色循環發展,優化多種能源配置,實現清潔能源使用率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15%,達到國際一流標准﹔引導綠色出行,建設適合步行和騎自行車的城市﹔實現軌道交通與各類交通方式的換乘距離控制在100米以內,大力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建設一個以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區。

  黃艷表示,今后,通州副中心的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不低於中心城區。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強調文化性、親民性和舒適性﹔增加中小學、醫院、文化體育中心、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時,構建完善實用、便捷舒適的都市社區生活圈,在15分鐘步行可達的范圍內,配備優質、完善的基本服務功能﹔實現約85%居民居住在距公園200米范圍內,保証市民步行10分鐘到達公園。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