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減稅降費這一年:千百萬市場主體“輕裝上陣” 中國政府網制作 策劃:薛雪 設計:張春燕
“從去年開始,因為國家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我這小店每年可以少交1.7萬多的稅錢。”老趙在北京市朝陽區經營一家小型餐飲店,2015年2月,我國將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的年應繳納所得額上調至20萬元,老趙也拿到了國家的減稅“紅包”。
而作為天津市一家美發店老板的李雪,對“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的降費舉措倍感欣喜。“如果按每月平均用電30萬千瓦時計算,我這個店每月電費會節省將近10000元”,李雪對人民財經表示。
李克強總理曾深入闡釋:減稅降費,特別是對小微企業實施精准減稅,本身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而且這也有利於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去年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多次強調“減稅降費”,同時,將以往會議提到的“結構性減稅”直接改為“實行減稅政策”的表述方式,體現2016年工作中將把“減稅降費”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事實上,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減稅降費”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社會創業創新的重要杠杆,已經開始幫助千百萬市場主體“輕裝上陣”。
助力“雙創” 小微企業獲千億“紅包”
經濟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尤其需要通過增強定向調控、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人民財經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2015年支持“雙創”共減免稅3000億元以上,其中落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起征點政策及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減免稅近1000億元,落實高新技術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1400多億元,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殘疾人、隨軍家屬、軍轉干部、退役士兵等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180多億元。
喜人成績的背后,是一年來陸續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的必然結果。為了推動“雙創”切實成為“穩增長、調結構和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財政稅政部門根據創業創新的需要,持續加大政策創新和支持力度:
2015年1月1日起將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以內提高到20萬元以內,同時繼續執行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由月銷售額2萬元提高到3萬元的政策。2015年10月1日起,進一步擴大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以內提高到30萬元,按照有關法規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界定,這次調整實際上是把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擴大到了所有的小微企業。同時,將增值稅和營業稅免稅優惠的執行期限延長至2017年底。
同時,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更加精准。除了上述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優惠之外,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自6%和4%也統一降低至3%﹔對農戶小額貸款的營業稅免稅和企業所得稅減計收入政策的優惠范圍,由5萬元提高到10萬元。
普遍性降費更是惠及小微。財政部門陸續清理規范各種收費的同時,在保留的收費項目裡面對小微企業予以定期減免,包括對小微企業免征組織機構代碼証書費等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微企業,免征教育費附加等4項政府性基金等。
多措並舉 為實體經濟引入“活水”
去年6月,我國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等﹔12月再次宣布調整國內亟須的先進設備、重要商品等的進出口關稅,降低服裝、圍巾、太陽鏡等商品的進口關稅。部分國際品牌在關稅降低的帶動下,引發了一系列“降價潮”,降稅引領消費回流產生了積極的效果。“消費升級、境外消費步入萬億元背景下,國家政策更加注重從供給入手,借助市場力量,促消費回流。”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
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從2015年4月1日起,將已經試點的個人以股權、不動產、技術發明成果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投資的實際收益,由一次性納稅改為分期納稅的優惠政策推廣到全國,以激發民間個人投資活力。這一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在全國實施,可以有效減輕投資者負擔,進一步激發市場熱情,為個人投資創業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此外,以個人以股權、不動產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投資,通過資產重組盤活存量資產,可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同時,隨著“營改增”試點行業范圍的逐步擴大,增值稅抵扣鏈條日趨完整,重復征稅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試點戶數明顯增加,產業鏈減稅效果持續體現。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國納入營改增試點的納稅人共計509萬戶,上半年,營改增共減稅1102億元,從2012年實施改革以來,已累計減稅4848億元,促進了服務業發展。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確定,將失業保險費率由現行條例規定的3%統一降至2%,單位和個人繳費具體比例由各地在充分考慮提高失業保險待遇、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初步測算,僅這一減費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400多億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全面降低社會保險費,而且有針對性的提出精簡歸並“五險一金”﹔還特別提到要“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這無疑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動力。
著眼2016年,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布局明年宏觀調控政策時明確提出,2016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同樣,供給側改革的實踐突破也繞不開“減稅降費”的有力執行,要盤活中國經濟這盤“大棋”,“減稅降費”無疑將成為關鍵一步。(孫陽 楊迪)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