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出品

“美麗中國”亮相德黑蘭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趙明昊、張志文

2016年01月23日11:20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1月22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碧空如洗。從機場通往市區的道路旁,彩旗飄揚,洋溢著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的熱烈氣氛。人們談論著中伊友好的過去,暢想兩國合作的美好未來。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間交流是中伊合作的基石。22日,在德黑蘭市北部的伊朗國家圖書館,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美麗中國”圖片展拉開序幕。圖片展以“自然稟賦”“天人合一”和“世界遺產在中國”為主題,選取了70幅有關中國自然風光、人文風貌的圖片,將在接下來一周時間內向伊朗公眾展示。

伊朗國家圖書館創立於1937年,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圖書館之一,被稱作“天堂的一部分”。圖書館藏書中有許多稀有的手抄本,最古老的典籍距今已有1600余年。為了歡迎習近平主席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圖書館近期還特別展出了記載有中國歷史文化的古老波斯文典籍,向世人展示兩國源遠流長的友好交往歷史。

伊朗總統顧問、國家圖書館館長埃米裡表示,伊朗希望了解現代中國,中國需要知曉美麗的伊朗,希望兩國民間交往更加密切。伊朗和中國同是文明古國,歷史上也有很多交流,兩國文化有很多相似點。崇尚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勤勞奮進、和平和諧是兩國文化的共通之處。埃米裡表示,有一句諺語說:我們要學習知識,哪怕它遠在中國。伊朗國家圖書館是文化的搖籃,“美麗中國”圖片展是伊朗人了解中國的寶貴機會。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表示,習近平主席對伊朗的國事訪問,充分反映了中國從戰略高度重視中伊關系、發展中伊關系。值此重要時機,中國在德黑蘭舉辦“美麗中國”圖片展活動,具有十分重要而特別的意義。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這次圖片展重點展示了近年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希望以此為一扇窗口,讓伊朗觀眾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

伊朗伊斯蘭文化與關系組織亞太部主任薩巴吉對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表示,伊朗與中國雙邊關系穩定,習近平主席此次到訪可以有力提升雙邊合作水平。伊中的友好合作可以更好地解決當前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兩國之間需要不斷加深民間交往,“美麗中國”圖片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好朋友之間要常走動”。

奔騰的黃河,火紅的秋林,肥沃的黑土,潔白的雪山,蔥郁的草原,為前來參觀的伊朗民眾打開了一幅中國的多彩畫卷。伊朗國家圖書館管理員阿晏對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表示,圖片展內容非常豐富。他指著名為“黃河——中國的母親河”的圖片說:“雖然我沒有去過中國,但這些圖片中的風景讓我下決心一定要去次中國。” 他表示,對於前往中國的旅行,他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中國和伊朗就像兄弟一樣,他相信自己將與中國人建立起深厚友誼。

德黑蘭大學建筑系博士生艾薩姆拉著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走到一幅名為“客家土樓”的圖片前說,中國地域遼闊,建筑瑰寶數不勝數,這種建筑風格令他十分感興趣。“我常聽說中國有輝煌的紫禁城、巍峨的布達拉宮,每次了解中國都會有新的發現。伊中兩國人民要加強聯系,因為這會讓彼此開闊視野,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一位名叫薩拉的伊朗姑娘看到記者拍照,歡快地跑過來對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說:“我去過中國,到過北京。剛才看到天壇的照片,想起了曾經有中國朋友和我說過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也希望伊朗在發展的過程中借鑒這樣的理念。”薩拉表示,她正在大學學習政治學,伊朗和中國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期待習近平主席訪問取得重要成果。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王吉全)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