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德黑蘭大學非常安靜,不時會看到坐在路邊長椅上默默讀書的學生。站在世界問題研究所門口,遠方是白雪皚皚的厄爾布爾士山脈,面前慵懶的陽光鋪洒在橙黃色的牆面上,靜謐平和。然而,所長馬蘭迪教授此刻卻無暇享受。
“等一會兒回復你,我這裡來了客人。”挂掉電話,馬蘭迪一臉歉意:“這是我最忙的時候,也是伊朗和中國合作的好時機。”馬蘭迪表示,伊朗需要與中國加強經貿合作關系。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天然地成為伊朗經濟發展的最佳伙伴。
隨著影響力的增長,中國將更加關注中東地區事務。馬蘭迪認為,習近平主席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無疑可以極大促進伊中關系進一步發展。中東地區是歐亞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局勢十分復雜,不僅有國家間的矛盾存在,還摻雜了多股極端主義勢力。作為本地區重要國家,伊朗有意願提升與中國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合作水平。“伊朗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伊朗。”
“伊朗和中國一直保持友好往來,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個文明剛剛相互接觸的時候。”回顧伊中關系走過的幾十年歷程,馬蘭迪指出,伊朗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國民受教育程度較高,與周邊國家關系也大多比較融洽。這對中國來說,意味著一個巨大而穩定的市場。此外,伊朗油氣資源儲量極為豐富,一旦重回世界能源市場,必然會改變現有世界經濟格局。“伊朗的油氣可以從波斯灣運抵中國,也可以從中亞陸路運輸。若選擇后者,伊中的合作還將促進中亞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可以說,伊中友好合作不僅有益於兩國,還將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產生溢出效應,讓其他國家受益。”
“當然,伊中的經貿合作依然有提升的空間。此外,與政治交往、經貿合作相比,兩個國家人民之間彼此了解的還是不夠多。”馬蘭迪表示,伊中兩國及兩國人民需要加強直接交往,媒體、學術界也應該多走動,這不僅是文化層面的問題,更是經濟合作的基礎。
在談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不久前在北京舉行開業儀式時,馬蘭迪表示,亞投行是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一個有益補充。目前,國際金融體系仍然由西方國家主導,亞投行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選擇。亞投行將更好地關注亞洲國家的真實需求,讓這些國家的人民都能分享發展繁榮的紅利。“當然,我更希望亞投行能夠有力支撐伊中合作大項目的完成,譬如油氣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
採訪結束前,馬蘭迪表示,伊朗非常歡迎習近平主席的到訪,認為此訪意義格外重大。伊中關系潛力巨大,還需要繼續發掘兩國的利益共同點,尋找戰略共識。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