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即將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將極大推動兩國關系發展,為古韻悠長的絲路旋律譜寫新時代的華美樂章
2000年前,駝鈴陣陣,絲路漫漫。西漢張騫所率使節團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安息(古代伊朗),受到了兩萬民眾的熱烈歡迎,結下深厚感情。絲綢之路架起一條交流物產、連通人心的橋梁。伊朗的葡萄、石榴與中國的茶葉、絲綢等珍稀物產通過絲綢之路流通交換,織就了古老文明友好往來的美好畫卷。
古老的絲綢之路跨越時空,迸發著新的生命力。作為絲綢之路兩端的重要國家,中國與伊朗的關系近年平穩發展,各領域合作展現出勃勃生機。
政治關系根深葉茂。習近平主席與魯哈尼總統多次會面,不僅進一步夯實了兩國政治互信,並為兩國關系的未來發展規劃了藍圖。中國積極推動通過政治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為全面協議的最終達成貢獻了中國智慧。兩國同為發展中大國,在維護國家主權、民族獨立以及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有很多共同語言。
經貿合作蒸蒸日上。中國連續6年保持伊朗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也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及非石油產品出口市場。2014年,中伊兩國貿易額突破了500億美元大關。大量中國企業在伊投資興業,華為手機、奇瑞汽車等廣受歡迎。中國每年進口的石油,約有1/10來自伊朗,伊朗的開心果、藏紅花和地毯在中國市場更是備受青睞。
人文交往豐富多彩。伊朗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向來是神秘、富有魅力的。近些年,中國赴伊旅游團組與背包客迅速增加。兩國開設對方語言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德黑蘭大學建立了孔子學院。伊朗電影歷來為中國觀眾喜愛。去年,伊朗舉辦中國電影周,更多伊朗民眾欣賞到東方電影的魅力。如今,很多伊朗人都會用非常流利的漢語說“你好”,這正是兩國人民深情厚誼的生動寫照。
中伊互利合作大有可為。伊朗能源、礦藏資源豐富,工業門類齊全,亟須將發展潛力轉化為財富與生產力。中國持續推進工業化與城鎮化,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期。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開局之年,伊朗啟動“六五”規劃,中伊發展階段深度互補。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構想后,伊朗反響積極,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表現出極大的熱忱。在“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下,兩國進出口貿易、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產業園區建設將迅速發展,為兩國及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福祉。
令人振奮的是,習近平主席即將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時隔14年后中國國家元首再次訪問伊朗。此次訪問將極大推動兩國關系發展,為兩國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領域合作的全面發展注入動力,在兩國關系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古韻悠長的絲路旋律譜寫新時代的華美樂章。
(作者為中國駐伊朗大使龐森)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