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歲的風雨人生畫上句號,一個世紀的學術追求完美落定,一個時代的新聞使命圓滿完成。新中國新聞學主要奠基人甘惜分的告別儀式於1月14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300多名新聞界的師生和同仁送別了他的最后一程。
哀樂低回,甘惜分清瘦的遺體上覆蓋著鮮紅的黨旗。這面黨旗對他來說彌足珍貴,是苦苦堅守換來的。他從不抱怨委屈和心酸,也從未放棄人生追求,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埋頭於學術研究。他用自己手中的筆、用一篇篇文章記錄自己的新聞思考,用實際行動証明自己對新聞事業的執著。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蔡雯評價說,眾多的“第一”銘刻了甘惜分的學術足跡:1954年被評定為新中國新聞學科第一位副教授﹔1978年成為全國第一批新聞學碩士生導師﹔先后培養了我國第一屆新聞理論專業碩士和新中國第一批新聞學博士﹔1993年主編出版我國第一部新聞學辭典《新聞學大辭典》。即使有眾多的“第一”,甘惜分也只是謙遜地說自己只是“新聞界的一名老兵”,多次婉言謝絕了“新聞學泰斗”的說法。
甘惜分一生最大的愛好是書法,最大的樂趣是讀書,他曾自嘆“所愛駕鶴去,晚年怕孤獨,誰與我做伴,室內滿牆書”。98歲高齡的他還開通了微博,讓兒子每天把自己的書法作品上傳到網上,與網友交流讀書和書法心得。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仍清晰記得甘老為他題寫的“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的座右銘。喻國明說:“甘教授在他那個時代,勇於創新,開創了新中國的新聞學。如今,到了互聯網的新時代,仍要繼承甘教授那種創新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去建構新時代的新聞理論。”
從教幾十年,甘惜分一生桃李滿天下。前來參加告別儀式的,有白發老友,有中年師生,還有許多年輕人,他們自發趕來送甘惜分最后一程。其中一些人說,雖然沒有見過甘惜分,卻是讀著他的書走向新聞課堂和新聞崗位的。
告別儀式結束后,一些師生久久不願離去,站在冬日的暖陽中,談論著“甘門弟子”的心得,回味著甘惜分曾說過的“至理名言”:白日讀經晚間讀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人莫做小家子,寫文要寫大文章﹔生活上知足常樂,事業上要永不知足﹔終身學習、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寧為真理下跪,不向謬論低頭……甘惜分並沒有離去,恰如這抹冬日暖陽,他的精神將會溫暖新聞界的后來者。
(本報北京1月14日電 本報記者 張玉玲)
(來源:光明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