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氣象數據表明全國風速都變小了
北京的風每10年減小0.15米/秒
中關村南大街46號,中國氣象局大院。根據這裡發出的天氣預報,今天北京多雲轉晴,氣溫-7攝氏度到3攝氏度,微風。同時發布的還有華北黃淮等地的霾黃色預警。
對北京的風,很多新北京人最初的印象來自老舍的《北京的風》,在這篇不長的散文中,老舍生動描繪了20世紀初的北京大風。風來的時候“橫行無忌”﹔風走的時候,“大家心中安定了一些,都盼望明天沒有一點兒風。可是,誰知道准怎麼樣呢!那時候,沒有天氣預報啊”。
現在,北京人已經從老舍先生那個時代的怕風變成了盼風等風。在“氣象北京”的官方微博上,甚至直接用“等風來、盼天晴”的標題來預報天氣。事與願違,氣象研究數據表明,近50年來,全國都出現了風速減小的現象,每10年的年平均風速下降0.12米/秒。北京的風,究竟怎麼了?是什麼導致風速下降?
三北地區
風速減小相比全國更明顯
在中國氣象局院內的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江瀅等研究員將科研時間區間擴大到50年左右。“從直觀上來說,可能大家都有點感覺:最近幾年,風有點變小了。”而數據顯示,從1961年到2014年,中國年平均近地面風速每10年減小0.12米/秒。近地面指的是大氣邊界層最接近地表面的部分,是人類和生物直接接觸的氣層和大氣污染影響最主要的表現場所。
數據看起來並不驚人,但考慮到中國的年平均風速隻有約2至3米/秒,下降幅度還是比較明顯的。“全國各地的科學家統計出來的數據有些許差別,但總體趨勢都很明顯地指向風速減小。”有的科學家計算得出從1969年到2000年,全國年平均風速減小了28%。
為什麼北京的市民會直觀感受到風力減小?因為北京地處中國風力資源相對豐富的三北地區(西北、華北、東北),而三北地區的風速減小更明顯,達到每10年減小0.15米/秒。
季節風速
春季比同期偏少冬季最顯著
老舍先生出生在立春,所以本名舒慶春,而他描繪的《北京的風》也是春天的風。“寒風,卷著黃沙,鬼哭神號地吹來,天昏地昏,日月無光。”曾經頻繁肆虐北京城的沙塵暴在春季最多發。
而如今,中國四季的風速都在減小,其中冬春兩季的風速減小更明顯。春季是中國風速最大的季節,也是大風日數多發季節,佔全年的41%,也就是說“春天刮大風的日子最多,而且風速還最大”。而數據顯示,如今北京的春天又是大風日數減少最顯著和最大風速減小最顯著的季節。
據最新數據,2015年北京沙塵日數為4天,比常年同期偏少。冬天則是平均風速減小最顯著的季節。
自然因素
全球變暖我國東西氣壓差在減小
風小了,就需要尋找原因,江瀅走訪了京津冀地區的風力上游內蒙古,以及東北大風集中的黑龍江、吉林和南方風力最明顯的東南沿海。和其他科學家類似,她覺得風速減小大致可以分成兩大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
“自然原因不是單一的。比如,我們國家是季風性氣候,而氣象數據就顯示,我們的冬季風和夏季風都呈減弱趨勢。”此外,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東西氣壓差在減小,“風是怎麼來的?有氣壓差有空氣流通,才會有風,氣壓差小,風就小”。
我國的冬季寒潮、溫帶氣旋都有所減弱。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共16次,比常年平均(2004-2015)偏少4.0次﹔其中淮河以北的北方強冷空氣和寒潮次數偏少1.33次,淮河以南的南方強冷空氣和寒潮次數偏少0.17次。
“不只是中國,全球風速減小的區域不少。”江瀅說,全球范圍內,赤道和中低緯地區風速都是偏小的趨勢,而我國絕大部分國土屬於中低緯度。
人文因素
城市風速明顯比鄉鎮風速小
人類活動對風速的影響,目前爭議比較大。“現在很多影響都在論証中,沒有特別切實的因果關系”,江瀅稱。
風速研究的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局2400多個氣象站。科學家們從中選取位於地級市或省會城市、直轄市的174個,且這些氣象台站在地理上分布相對均勻。又選取了位於鄉村的氣象台站和個別位於小城鎮的近50年來周邊環境很少變化的測站,共180個。
對比數據發現,城市風速明顯比鄉鎮風速小,城市年平均風速減小的趨勢略比鄉鎮明顯。從總體趨勢上看,城市年平均風速與鄉鎮年平均風速都呈顯著的減小趨勢。“在微觀上,這種影響可正可負。而在宏觀上,還不好說。”
風力發電有影響但不是很大
去過張家口的北京游客,可能都會對那裡密布的風力發電機印象深刻,草原與高原交界的天際線上,白色的高大風機隨風旋轉。很多觀點認為,張家口的風機在利用風能的同時,消耗著風能,造成處於下游的北京風速減小。
江瀅曾實地到多個風力發電場走訪,那裡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告訴她,風電場的風速確實感覺在變小。不過,這種風力變化是否會影響到200多公裡外的北京城?
有丹麥科學家通過設置9000平方公裡范圍的大規模風電場,用數值模擬方法研究大型風電場的局地大氣環境影響效應,結果表明,大型風電場下風向風速減弱的影響經過約30到60公裡的距離以后就可以恢復。
排放造成風速減小無定論
“溫室氣體排放增多,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這在學界已經得到比較廣泛的認可。而在此背景下,可以這麼理解,原本很冷的西伯利亞冷得不那麼強烈,就會造成與海洋間環流傳輸能量不強烈,也就是風變小了。”
目前,通過一些全球和中國區域氣候模型測算,在未來,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將會有可能造成風速減小。盡管這種可能性還沒有得到証實,但是,江瀅覺得減少排放,無論是對風、對生活都會有積極的意義。
為了風,蘭州2012年開始,通過對污染企業限產停產、查處劣質煤等措施,讓蘭州不再與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為伍。這很有借鑒意義。 本報記者 孫毅
(來源:北京晚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