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13日在台北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當前低薪環境不但造成台灣人才外流、產業競爭力下降,也讓勞工延長工時,導致對子女教養時間縮短,影響到下一代人力資本。
該報告是台當局“勞動部”委托中華經濟研究院辦理,研究低薪資對台灣勞動市場影響及因應策略。
報告指出,長期低薪對台灣勞動市場造成的影響包括人才外流、產業競爭力下降、尋職者不易找到符合薪資期望的工作、勞動參與意願低落等。
研究同時發現,勞工主要工作收入降低,就需要延長工作時間,導致對子女照顧與教養時間縮短,影響到台下一代人力資本累積。
數據顯示,2005年,台灣的大學學歷以上勞工,約有9%領取2.5萬到3萬新台幣的低月薪;到2014年,不含研究生以上學歷,大學學歷勞工領2.5到3萬新台幣低月薪的比例已超過18%。
研究認為,造成台灣低薪原因包含:過度資本深化,分配給勞工報酬比例下滑;企業傾向以臨時或派遣人力取代非核心勞工;傳統產業外移后,代之而起的科技業勞力密集度低;產業結構改變、全球化造成台灣勞動市場負面沖擊。
報告所列舉的原因還包括:研發與教育訓練投入會排擠基層勞工薪資,擴大勞工薪資差異;大學教育普及;僱用外籍勞工替代本地勞工;民眾加入工會意願不高,勞資關系弱化。
研究建議,台灣應盡速落實產業轉型、通過派遣勞工保護法規、外勞政策總額控管機制、優化投資環境、強化工會角色、建立基本工資調整公式並制度化、規劃企業給予低薪勞工職訓假,並補貼低薪勞工子女教育津貼。(記者 陳悅 劉舒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