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數百項重要改革成果。央廣網於近期策劃推出《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專欄,全方位梳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理論表述及形勢論斷,對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精神進行深度解讀。
習近平:“‘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最早於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提出。他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將帶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增強各國經濟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
在2015年3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宣布“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已經制定。他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2016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為重慶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重慶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東部的重要載體,重慶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光明。
什麼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戰略是目前中國最高的國家級頂層戰略。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專家點評】一帶一路是更高層次開放的體現
周天勇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更高層次開放的體現,第一,在我國社會主體和平發展道路中,以雙方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為目標,既使合作方謀求發展,也使得我國得到更多市場發展資源﹔第二,通過“一帶一路”使我們的優質產業、富裕產業走出去,讓外部產業和內部產業形成產業鏈﹔三是通過“一帶一路”使人民幣國際化,建立新的國際秩序及金融秩序,讓我國在國際經濟秩序維護上發揮更大作用。
當前中國的開放不再是面向西方發達國家的單向開放,而是面向全世界的雙向開放,不僅要引進來、留得住,還有走出去、扎下根。“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就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中國全新開放理念的體現。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緩解了中國資源和環境的緊張局面,弱化勞動力成本提高和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以出口質量替代出口數量,以技術品牌商業網絡的高出口競爭力替換低端制造產品規模出口的弱競爭力,出口和走出去方式的轉型,使得中國經濟增長獲得新的拉動力量。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