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向劉達泉的遺體默哀告別
今年40歲的劉達泉,入獄18年,1年前假釋。本月10日,一場車禍奪取了他的生命。悲痛之下,50歲的大哥劉達興做出了一個艱難決定:捐出弟弟的遺體,為他贖罪。
劉達興職高文化,一直在潼南縣家鄉務農。他說,這是受到梁平縣8歲女孩詩祺的啟發。“她捐的遺體能救那麼多人,弟弟身體很健康,也一定可以。”
重慶晚報記者 鄒渝 實習生 王英翠 通訊員 肖瑤 攝影報道
捐獻:
讓他“活”得更久,也為了贖罪
10多年前,劉達泉因盜竊罪被判無期徒刑。因為表現較好,改為有期徒刑20年。1年前假釋回到潼南家裡,沒有結婚生子。
劉達興說,劉達泉假釋后,在當地工地上找了一份工作,安分守己。他很得老板賞識,老板還送了一輛摩托車給他。
今年1月10日,劉達泉騎摩托車時出車禍,當天轉院到西南醫院急救部搶救。當晚,醫生宣布他腦死亡。看到搶救室外器官捐獻宣傳冊,家人臨時決定捐出劉達泉的遺體。
劉達興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弟弟犯過錯,曾經是全家人的恥辱,但是家人沒有放棄他。還有1年,他假釋時間就到期了,沒想到命運跟他開了這麼大的玩笑。把弟弟的器官捐獻出來,是想讓弟弟“活”得更久。另一方面,捐出弟弟的遺體,也是為他曾經犯下的錯誤贖罪。
勸說:
讓家人接受,是一個艱難過程
兄弟倆75歲的老母親認為,按照傳統,應該讓原本就遭遇飛來橫禍的兒子入土為安,一旦捐出遺體,家人連個念想都留不下來,這讓她無法接受。
劉達興對老母親說:弟弟去世,靈魂消失了,可他的身體能以另一種方式活下來,看這個世界。並且,這樣能救好幾個人的生命,是在積德。
聽說兒子的遺體能救好幾個人,母親終於鬆口。
昨日中午12時45分,劉達泉心臟停止了跳動。13時33分,劉達泉捐出了腎、肝、眼角膜等器官,可以讓3個病患重獲新生,讓兩名患者重獲光明。
弟弟的這次捐獻,讓劉達興觸動極大。完成相關手續后,劉達興叫住了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他說,他也要捐遺體。隨后,他履行了捐獻協議。
(來源:重慶晚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