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種的曼陀羅花開了,嬌艷欲滴。今年夏天,成都一位主婦望著自己的栽種成果,不知怎地就想:這麼新鮮的花,拿來炒雞蛋吃多好?沒准還能清火。
她摘下了花,命運與千年前的梁山好漢發生了碰撞。
“你們村鳥,理會得甚麼!”押送生辰綱的“青面獸”楊志對著禁軍怒火沖沖地咆哮,“全不曉得路途上的勾當艱難,多少好漢,被蒙汗藥麻翻了。”
正值六月時節,紅日當天。山間崎嶇小徑上,走來了化裝成商人的梁山好漢,他們手持椰瓢,在眾位軍爺面前演一場好戲,不動聲色地往酒桶裡摻進了“情花毒”。
畫風有點穿越?大家本是一回事。
情花,金庸小說裡阻礙楊過和小龍女在一起的重要道具,艷麗、帶刺、有毒。有好考據者依據這些特征,認定它是現實生活中的曼陀羅花。這種茄科曼陀羅屬植物身藏天仙子鹼等生物鹼,全株不論花、葉、果實均有毒,不僅具有鎮靜作用,還早早地就被古人開發,成為江湖上不老的傳說。
比如蒙汗藥、麻沸散,都是曼陀羅花入藥制成的。
《天龍八部》中,大理鎮南王世子段譽在王夫人的“曼陀山庄”裡一本正經坐而論茶花,實際茶花隻叫“曼陀羅樹”,而真正的“曼陀羅花”,也就是洋金花,身世更比茶花傳奇。
在西方,由於曼陀羅花曾在維吉尼亞的詹姆斯鎮放倒了大批前來鎮壓叛亂的英國士兵,因此得到了“詹姆斯鎮草”的美名﹔據說古埃及人在宴請賓客時會奉上這種美麗的花朵,客人們聞著就感到莫名愉悅﹔又一說,納粹還曾將天仙子鹼當成審訊犯人的利器,不料此物迷得太厲害,犯人們招出的好多都是幻想。
樁樁件件的稀奇事,指向同一點:這是一株帶著麻醉效果,多吃還可致命的植物。
當然,它並不會像扎中小龍女的情花那樣奇特到一動情便心痛,更不是斷腸草能解的毒(洗胃的解毒效果可能更好一點兒)。但誤食了曼陀羅花炒雞蛋的成都夫婦,很快就站不穩,癱倒在地,眼前還有幾個蒙面人在晃動。
蒙教科書普及,華佗首先啟用“麻沸散”的故事陪伴我們度過一場場少年時代的歷史考試。典籍記載,古代的骨科、皮膚科手術,都得讓病人在術前喝上一碗麻沸散。其實現代人也不知道華佗他老人家用的是什麼,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唐宋時代,麻沸散這藥方裡的主角,就是曼陀羅花。用晒干的花磨成粉,以水送服,可鎮痛,可治哮喘,可熬過皮膚科手術。
中國古代的盜賊就不會犯納粹的那種錯——好漢們帶上蒙汗藥去打家劫舍,除了看中它能放倒人,更重要的是受害人幻覺層出,清醒后常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當然,古代典籍可不會告訴你“蒙汗藥主要成分是天仙子鹼”,憑啥知道它跟曼陀羅花脫不了干系呢?
宋人在書中留下記載:“廣西曼佗羅花,遍生原野……盜賊採干而末之,以置飲食,使人醉悶,則挈篋而趨。”
而有些專家就說啦:蒙汗啊!也就是說,吃了裡面的生物鹼,不光人會懵,汗也一點兒發不出來了。“蒙汗”這名字,可是夠寫實的。
回想智取生辰綱的那個場景:大毒日頭下,崎嶇小徑上,梁山好漢往白酒桶裡摻入了曼陀羅花的生物鹼。楊志帶著那15個軍爺,飲了酒,一個個面面厮覷,起不來、掙不動、說不得,眼睜睜看著晁蓋、吳用等把一擔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裡,大搖大擺地運走。
然而如此傳奇的花,至今仍似大隱隱於市的江湖高手一般生活在我們周圍,恐怕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話說就在前兩年,四川自貢一位女士因為“口干、頭暈”去看急診,一查,原來是中午的蛋花湯裡放了樓下花壇裡的曼陀羅花。
醫護人員迅速上陣,有的洗胃,有的輸液,搶救了一通,卻發現周女士去交費的丈夫沒回來。
與此同時,該院皮膚科的病房裡,有人報告說“來了個收債的,又好像是吸毒的”。一位中年男子莫名出現,堅決問3號床的病人索要20萬現金,還指著別人的荷包叫提款機,直到醫院保衛科把他提回周女士身邊。
曼陀羅花依舊遍生原野。只是愛也好,恨也好,多少冤孽,在穿越時光之后,盡付生活的瑣碎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